存在主义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这就完全剔除了康德的道德自律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我们暂且不去论及萨特哲学观点的正确与否,只是从中吸取有价值的理念,应用到家庭教育中来,这就是人的天然自由观念,它没有任何先天的本质作为依存,人是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完成自我的选择。 在教育孩子的全过程中,我们往往在头脑中事先框定出某些条条杠杠,然后,分门别类地套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状况和不同的情形上,主要表现为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 外在的表现主要是,把自我的意识、群体的意识以及社会的意识,当做孩子的意识。从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到升学、择校、择偶、选专业,甚至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等,总是有意无意地嵌入非孩子自身的意向。 内在的表现主要是,将内化形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知能力、目标追求等,强化为孩子不得不遵循的内在约束和执障。 殊不知,家庭和社会培养一个循规蹈矩,符合现实社会道德价值规范的孩子,是容易的,也是广受众人认可的,因为它依顺并遵循了预定俗成的成人意愿。然而,这无异于人类的克隆繁殖,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 不是说这种人类的外在和内在规范没有价值,无需传承,而是不能以先入为主的形式不自由的传承,不能以丧失自我自由的方式传承。 尊重孩子就从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开始,从尊重孩子的个体自由开始。无需担忧孩子无所依存,因为以自由智慧之光烛照有情生命之无执本性,才是真正的有所依存。 孩子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是先于作为社会人的存在的,的确,孩子早早晚晚需要完成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和过渡,这样才能体现人的本质属性,这是毫无异议的。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这种转化和过度,是否是自然的、自由的。现实的情况是,中国教育往往表现为前置教育和输入教育,也就是在孩子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和过渡过程中,往往预先灌输过多的规范和道德理念,使得孩子本应自由自然选择吸取的过程,变得被动、不自由和不得不。西方教育恰恰相反,往往表现为后置教育和吸入教育,就是孩子在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和过渡过程中,往往注重源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自然需要,主动自由的选取形成自主的道德规范理念和行为。
所以说,孩子教育自由的理念,从根本上指的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化和过渡过程中,孩子拥有相对的自主自由选择权。至于这一选择权的度的把握,因文化、环境、条件、个体以及具体问题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尺度,没有也不可能存在统一的度的把握标准。
相关阅读:
大方无隅(一)家庭教育九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121
大方无隅(二)放任自足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40
大方无隅(三)强迫施与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63
大方无隅(四)成长比较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92
大方无隅(五)谋取功名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343
大方无隅(六)自我价值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469
大方无隅(七)道德人格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981
大方无隅(八)形而上学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337
大方无隅(九)执障破除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438
大方无隅(十)天人合一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