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路上,不少家长都曾遇到过孩子不愿意分享的“难题”。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家长该如何引导?本期“答家长问”特地邀请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朱冬生答疑解惑。 问:孩子为什么不愿与他人分享? 答: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大方一点,多与人分享,但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开始出现,开始慢慢区分“我与他人”,逐渐有了物权意识,他们的这种认识从“这是我的”开始,因此,他会对属于自己的东西看得特别紧。这个阶段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占有欲、不愿分享的行为,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 如果家长强迫孩子分享,或者是在孩子不愿意分享后、当着外人的面指责孩子“小气”,孩子在委屈之余,还可能会因误解爸爸妈妈帮外人来抢占自己的东西而闹情绪,让场面变得更加尴尬。 问: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呢? 答: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因为担心某样东西一旦分享后,就不再属于他了,所以,要让孩子学会“分享”。首先要让孩子先感受“拥有”,让孩子充分地体会“拥有”所带来的安全感。当别的孩子想玩他的玩具时,家长可以先尝试引导孩子去分享。如果孩子明确表示不愿意时,家长也不要强迫或者替他决定,而直接把玩具拿走。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对自己的物品有支配权,孩子才愿意大方分享。如果某样东西,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他可能会极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甚至不愿同家人分享。此时也需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来决定,让他们拿出来自己认为可以跟小朋友分享的玩具,这样,在尊重孩子保护自己心爱玩具的同时,也引导他与小朋友进行了分享。 另外,还有些家长喜欢自作主张将孩子小一些时候的玩具或书籍赠送给其他人。家长不妨先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在征得孩子同意后,再与孩子一起动手整理可以赠送出去的物品,这样孩子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而愿意做出分享的行为。 父母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学会分享。比如在周末组织几对家庭一起外出,带一些食物和玩具,家长主动带着孩子给在场的人分享美食,引导孩子拿着自己的玩具与其他人交换着玩。当孩子做出分享的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这能更好地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在今后更加愿意去分享。 在培养孩子分享的行为时,家长切勿急躁,在遵循孩子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引导。家长平时还可以通过绘本或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慢慢体会到与人分享所带来的快乐。(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林惠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