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95|回复: 7

[转帖] 如何在“算法过滤”的世界里生活

[复制链接]
无止境 发表于 2020-11-30 14: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2001元妈 于 2020-12-8 21:45 编辑

       【转帖者按语】本文写得稍有晦涩,基本意思是:因为算法过滤导致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电脑或者手机上看到的就是我们喜欢看到的,长此以往,将会导致视野狭窄,知识结构失衡, 一直在自以为正确的世界里狂嗨,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偏颇,与其他人群的融合越来越困难,导致国家民族主义横行,种族冲突增加,世界陷入动荡不安的境地。所以我们要务必保持健康的怀疑精神。
       【正文】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生活世界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层层过滤、慢慢引导、逐渐上瘾、摆脱不掉的“阿得拉社会”(阿得拉是一种会让人上瘾的“聪明药”)正在全方位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个由信息组成的技术形态中,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内容推荐等智能应用带来的无限连接、快速查询、精准定制,而另一方面,在技术打造的“算法流水线”上,你看什么、听什么、怎么工作、和谁交往、去哪儿消费、聊什么话题等,都逐渐交由算法决策。我们成为平台的数字劳工,困在自己的算法里,被隔离在信息的过滤泡中。
       毋庸置疑,智能化的过滤模式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它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经济模式,用户体验相当愉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境、信息、人三者之间的匹配问题,避免个体因面对海量信息陷入“注意力崩溃”,它催生了一系列预测引擎,让历史回到当下,让未来扑面而来。
       在这样的智能过滤机制中,也潜藏着一系列的问题:封闭性——用户被孤立和隔绝,个性化的过滤泡里只有你一个人;隐蔽性——你置身于过滤泡内部,却几乎看不到它是如何运作的;强制性——算法的决策权在过滤程序手里,你无法选择,也无处可躲。
       其实,在过去的20多年里,有关“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群体极化、确认偏误等的论述,或多或少都指向“信息过滤”的问题。然而,在智能时代,当这个问题以过滤泡的形式非常直观地呈现出来的时候,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忧虑在于,当这样的信息过滤机制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生活其中?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不管是不是真的存在过滤泡,更多的关怀需要投射于此。我们无法从这个过滤的世界里脱嵌,但可以在这个“将文化生活作为信息处理任务之一”的时代努力不要过早地让“所有的生命都成为机器”。
       首先,要分清“技术趋势”与“技术事实”。技术发展是一个多种矛盾相互激发的过程,存在着一个大的趋势,同时还蕴藏着多样的可能。技术趋势是贯穿各种环境与文化差异的力量,不可避免,可被预见;而技术事实则需要同实践相结合,可被修改,可以优化,潜藏着不同的可能路径。在未来,过滤器将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这是一个技术趋势,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要求掌握过滤技术的实践主体考虑公共利益、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给出更加优化的过滤方案。
       其次,在自动化时代要保有“健康的怀疑精神”。在智能时代,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自动化”可能会导致我们丧失“生命知识”。这里的知识,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体验。我们沉浸在被“编排”好的知识体系和感官体验中,也在失去批判思考的能力。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种“健康的怀疑的精神”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再次,要敢于反视结构,能够反思自身。信息理论家维纳有句名言:自然世界由“无数可能与信息有关的人”组成。这句话阐明了两层关系:在一个信息和控制主导的世界里,人是由与信息相关与否的关系来定义的;而这样的关系形态,最终被建构成了“自然世界”,取得了合法且坚固的优势地位。
       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直视这样的“阿得拉社会”,我们即便意识到这个建构出来的世界存在着各种歧视、偏见和结构性的问题,但我们依旧不敢面对;而这样的状态又会反作用于我们自身,让我们躲在这样一个“庸常的合理”中得过且过。而想要戳破过滤泡的第一步,就在于敢于凝视这样的社会机制,能够反思自身的存在方式。
       最后,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关注个人应有权利。算法是一组数学程序,也是一套技术系统。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存在着技术门槛和社会边界,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生产:它使用技术语言为现实世界打造了一个“数字孪生”,是一个多行动者共同组成的“网络”。
       在过滤泡的运行过程中,不仅是科技公司、程序员,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对算法进行了集体建设。虽然目前阅读和开箱算法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但算法时代的每个个体,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及时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关注法律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保持对这种“在20世纪发挥了核心作用”的技术形式的了解、监督和评估,这也是成为数字公民的应有之义。

  (作者:方师师,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30日 02版)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口便笑 发表于 2020-11-30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勉强看懂了,点个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口便笑 发表于 2020-11-30 17: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帖子已被中科大家长论坛微信公众平台采用,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路 发表于 2020-12-5 11: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享受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及乐趣的同时,要秉承“去伪存真,批评接收”态度,保留“健康的怀疑精神”,否则将会丧失自我,成为机械的“奴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向阳花 发表于 2020-12-8 16: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庸常的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元妈 发表于 2020-12-8 21: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有限,知识老化,读了两遍后的体会是“我被机械化了”。幸亏“转帖按语”用了我可以理解的文字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概括,才算读懂了这个帖子。每次用手机搜索某种物品或者某方面信息后,很长一段时间打开手机,就会源源不断的涌出相关的信息,原来是”算法过滤“在作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三 发表于 2020-12-11 12: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某种意义上讲,算法过滤就是溜须拍马,让你忘乎所以,沉醉在飘飘然的世界里;再作个比方,算法过滤就是封建社会里的太监宫女们,皇帝们被糊弄着又享受着,不知不觉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无止境 发表于 2021-1-4 17: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三 发表于 2020-12-11 12:30
某种意义上讲,算法过滤就是溜须拍马,让你忘乎所以,沉醉在飘飘然的世界里;再作个比方,算法过滤就是封建 ...

比喻非常形象,通俗易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3 04:05 , Processed in 0.1560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