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盈袖暗香 于 2019-6-17 14:52 编辑
从曲阜高铁回威海,我们这个团队的票,好多不是连在一起的。我的座位是靠近过道的。上车后,由于暑天难耐,一路奔波,赶紧坐下来喘口气,休息一下。此时,一个年轻的妈妈抱着一个貌似3岁的女孩站在我的旁边(她的票是我这排中间位置的),我赶紧站起身,让她们进去,谁知妈妈直接把孩子放在我的座位上站着,并冷漠地跟我说:“我抱着孩子,你去坐中间的座位”。我笑着说:“我的腰有毛病,所以才买的靠近过道的位置”。随后妈妈犹豫了一下,便狠狠地吼着女儿,把她抱到中间的位置,还是站在座位上。女儿此时便嚎啕大哭,其实不是哭,就是单纯的嚎叫,持续制造着噪音。妈妈也不管女儿,女儿看哭了很久没人理睬,便拳打脚踢的打她妈妈,打周边的人。 其实,我认为换个座位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除非自己有不方便的情况。让座位是高风格,传承中华文化礼让精髓,助人为乐,举手之劳,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是一段愉快的路程,何乐而不为呢。如果对方真的不方便,我会大度去换的。但这个是要看情况而定,首先我会看她有没有礼貌,如果她直接过来说:喂,我们换个位置,并且用理所当然的语气,那么很抱歉,这种人直接pass掉,就像上述那位妈妈。如果很有礼貌,那么我会再问明原因,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我都会换,既然她能主动找你换位置,说明她真的更需要这个位置,总之,就是不要让自己难受委屈,要让彼此乐意,要让自己心甘情愿的去换。但是退一万步来说,换不换都是人之常情,换了是美德,不换是本分,有些人就是不愿意折腾而已嘛。 想起之前在网上看过的一个新闻。在途经嘉兴南站的高铁上,发生了一起伤人事件。有几个孩子在车厢里闹,有位男士实在受不了,就提醒小孩的家长,让他们管一管。结果孩子的父母火气很大,最后还动手扇了人家耳光。那位男士的眼镜被打掉,再加上打的过程又比较用力,眼镜被打折了,造成了那位男士的左眼眼球出血。 说实在的,你的孩子在安静的环境哭闹就是骚扰了他人,你的孩子乱打人,就是没教养。你可以去溺爱你的孩子,但其它人没有义务和你一样宠着你的孩子。3岁的小孩说他不懂事也确实不懂事,但却正是接收外界事物的黄金时期,他们正在慢慢变得懂事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心理学家称2至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2岁左右的孩子会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属于高级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有了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他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所以,一个3岁的孩子看到自己亲人的一场群殴事件,应该会非常难忘,甚至会影响其终身。 子不教,父之过。对一个家庭来讲,家长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树根也有问题。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成为什么样子,都源于父母在上面留下了怎样的痕迹。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请教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也不爱学习,怎么办?”法师反问:“你复印过文件吗?如果复印件上面有错字,是改复印件还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就是原件,道理并不深奥,却是父母常常疏于自醒的问题。你若趿拉着拖鞋逛大街,你若旁若无人地高声喧哗,你若从不读书从不看报,你若总是抱怨生活嗟叹人生,如何苛求孩子完美无瑕呢?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本书,他每天都在翻阅和效仿。你在打麻将码长城,却让一墙之隔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尚不能安身立命,吃完就睡,却要求孩子出人头地,这对孩子是一件极其不公平的事儿。父母不必显赫不必腾达,却必须具备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用你的诚实、勤奋、坚韧,影响着孩子的人生。当你的孩子没有成为你希望的优秀模样时,先不要着急责备,看看孩子,再看看自己,看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他的那些让你讨厌的东西,是否让你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身教胜过言传,让自己变得优秀,胜过千言万语。父母是照亮孩子一生的光,你若黯淡,孩子又怎会熠熠生辉?需知道,要让孩子的世界明亮,父母首先要有光!真心地对天下的父母们说:“当你们成为龙父龙母时,相信你的孩子也定会成龙成凤。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