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97|回复: 8

[转帖] 漫漫留学路(1,2,3,4,5)

[复制链接]
sxbjlwl 发表于 2010-5-13 23: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洋 于 2010-5-25 21:18 编辑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自己申请之路的文章,把那段时间的点滴经历记录下来,不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让这一份回忆渐渐淡去。自己是08fall的,拖了快两年了,才把这个申请系列写完。我不是什么牛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申请者,我的经历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根本没想过要把写的东西发来寄托,只打算留在自己的博客上。但大D同学一再邀请,盛情难却,我也只有丢人现眼了,把博客的文章转过来。文章基本上没什么改动,除了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我想在这说一下,我不指望我的文章能给别人有啥帮助,因为本身我写文章的初衷就是为了记录自己那段时间的经历,各位路过的,围观的,请嘴下留情,不要人肉我,不要指责我。谢谢。

文章一共十篇,分成十楼贴出来。

漫漫留学路(一)— 选择

高中的时候,在书上、杂志上、电视上多少看到过有关留学和留学生的故事,当时的自己绝不会想到未来的某一天留学这档事会和自己扯上关系。那时自己单纯地只想考个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工作,而且很肯定的认为自己不会接着读硕士、博士(记得这话我还和老妈说过),因为觉得读书很累,没必要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都压在这枯燥无味的生活上。那时自己成绩还不错,觉得上个好大学应该没问题,所以就等待着,等着这注定的一切。然而,注定的这一切却不是我期待的那一切。用我老爸的话说,这是命。我不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我相信的是自己的努力,还有厚积薄发的实力。可是,随后发生的事却总在自己的意料之外,考前的变故,发挥的失常,让我等待的那一切都离我而去。毕业了,同学们都在玩着,我呆在医院,和老哥、亲戚们一起照顾爸妈,那时自己还没意识到即将发生的、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切,因为自己觉得,一定是一个好的结果。在医院呆了一个月,回家了,没过几天,录取结果也出来了,没上。心力交瘁,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了,为了爸妈,自己强忍着,并告诉自己,有书读就行,本二也无所谓,借用永水叔叔的话,是金子,不管到哪,都会发光的。


北上的火车将我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除了城市里的一座大桥)。上火车的那一刻,想到自己要开始独立生活、一年只能回两次家时,看着窗外的母亲,眼泪止不住地落了下来。我告诉自己,不管在哪,我都会一样努力。坐在学校的接送车里,和一群跟我一样的新生,进了仙林大学城,先到的是南师大,接着南财,只听见车里发出了吱吱的赞叹声,大家都在等待着,想看看自己托付未来四年的大学。到了,没有欢呼声,大家一脸失望。军训的前几天,也许因为不适应,也许因为第一次离家到那么远的地方,也许因为大学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某几个夜晚,自己一个人呆着悄悄落泪。那时,第一次想过考个托福,离开这个鬼地方,去国外念大学。查过资料之后,我打消了念头,原因很多,归根结底,这想法对我而言、对我的家庭而言都不大实际。忍吧,想翻身的话,就考研,我安慰自己。也是这时候,大一,我对出国念书有了些许概念,有了一些片面的了解。往后的两年里,自己也没有想太多,上课、写作业、看电影、搓饭……


大三了,还不清楚自己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身边的同学很多都开始打算了。工作,考研,还是出国念书?工作,我一点概念都没有,即使到了大三,我还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这样的自己能工作吗;考研,政治、数学、英语、专业课,比较烦政治和数学,考个研要准备那么多科,怀疑自己能否挺得过来,而且要想在考研大军中有所斩获,谈何容易;出国,考GRE和托福(都和英语有关,这个很关键),自己准备材料申请。到底选哪个,我也无从知道,一直这样僵持着。大三上学期快结束了,到底要怎么办。我问自己对哪条路比较有信心,工作,不想;考研,对数学没底,而且竞争激烈;出国念书吧,考试都是英语相关的,自己对英语还是有点信心的。就这样,在困难面前的退缩让我选择了出国,虽然后面才发现出国也是条不归路。带着这种无知,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打电话和爸妈谈了这个问题,关键还是钱,考试加申请得花一万多,自己不确定爸妈是否同意。爸妈没有反对,当然他们也担心钱的问题,而且我这条路有点不靠谱。不过,既然是我自己决定的,爸妈还是支持我,他们知道我在大学过得比较颓,很多无奈,而且他们不想我再像两年前一样错过机会。虽然自己说要走这条路了,但一直都没行动。元旦假期,呆在宿舍上网,查了些GRE的资料,发现如果自己再不报名就要错过了。终于急了,找家里要了钱,到工行开通了网上银行,还买了个只用过一次的U盾,到NEEA上注册了账号,报了名,确定了机考和笔考时间,机考4月17号,笔考6.9。报了名,交了钱,就跟盖了章一样,后悔不了了,心里踏实了。剩下的就是买书,准备GRE。



本帖最后由 nanyo 于 2010-3-15 04:17 编辑

漫漫留学路(二)— GRE之Analytical Writing

因为打算自己准备GRE,不想参加新东方的培训班。一方面,省点钱,另一方面,对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应该能应付。报名后,就开始张罗GRE教材,在大成溜了几圈,没看到合适的书,而且有关留学考试的书籍都比较贵。报名交的钱已经让我心疼了,实在不忍心再花一大笔钱买书。不过,也没办法,既然选择了,就得付出。在网上搜了搜,发现南京新东方对面有卖盗版书的(罪过罪过)。查了地图,找个周末的时间去了一次,有点远,折腾的不行。到了之后,先进新东方教学楼感受了一下,在新东方的书店转了转,书很多,都不便宜。在新东方门口和街对面都有卖书的,拉着三轮车,很隐蔽,估计怕被查。和老板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买了写作、类比反义、数学、句子填空、蓝宝书,还有三本真题,忘了花了多少钱。不打算买阅读的,真题里有,拿来练就行了。红宝书没有买盗版的,得经常翻看,盗版的没翻几次估计就烂了,而且总得为自己的G留个纪念,盗版的就不好了。


有书之后,就开始准备G了。先背单词,同时准备写作。笔考在后面,算了算,作文考完之后还有五十来天准备笔考,所以不打算一起准备笔考。每天早上早起到考研自习室看单词,同时看看写作的材料。刚下来没几天,就临近期末了。平时比较懒,课虽然听了,作业虽然做了,但很多都是临时存储,过后就忘。GPA对申请来说也挺重要,尤其是大三大四的,不能顾此失彼。于是只坚持每天背红宝书,写作都暂时放下,专心准备期末考。期末考完之后,寒假了,背了几本GRE的书回家了。在家里基本也没怎么看,就背背单词,计划赶不上变化,回家之前计划的再好,回家之后还是会变的。寒假下来,红宝书看了不到一半,而且看完就忘,其他方面的都没准备。按这样的进度,我的G肯定完蛋。


开学之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拼命,旷了所有的课,整天泡在考研自习室里。单词坚持背着,写作的话,一边搜集材料、看范文,一边将作文题库浏览了一遍。看了一些范文之后,对作文的样式也有了一些了解,开始依葫芦画瓢,动笔练题。对于Argument,个人觉得比较容易入手,题目的逻辑漏洞不难找,关键是如何把逻辑漏洞表述清楚,同时阐明自己的看法,而且对行文的总体结构要有把握,虽然不能达到面面俱到,但要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这些通过范文可以学到,我就这样开始写第一篇Argument,比较顺利。对于Issue,看了北美的范文,打击甚大,我相信再练个几年我也写不出那样的文章来。既然这样,我就不强求自己了,从网上下了各种各样的写作文集,例如孙远,猴哥, GRE作文电子书等。个人对闪光句型、优美语句不感冒,也没去收集。和高中时写作文一样,搜集素材成了重中之重。于是,开始搜集别人整理的素材,自己也翻翻英语文摘,把一些认为用得上的例子摘抄下来。搜集材料花去了我不少时间,自己有时偷懒,就以搜集材料为借口,逃避练习,唉。现在想来,还不如踏踏实实练习,而不是搜集一些用不上(关键是不容易记,记不住)的材料。写了好几篇Argument之后,Issue始终都没有开始,等到自己都憋不住了,硬着头皮上。第一篇就难产,写得异常艰难,而且大大超出了允许的写作时间,心情跌到谷底。屡败屡战,调整了写作顺序,每天先写Issue,再写Argument,至少各写一篇。因为没有参照北美范文,写出的Issue都没有什么共同点,除了总分总的结构,句子上、观点阐述上都比较随性,没有条理,但是大部分文章都用了中间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讨论问题。Argument相对好些,基本形成了和北美范文一样的写作套路。练习过程中,我都没有限时,原想着等把Issue和Argument写作方法练熟了才开始限时训练,后来才发现,根本没有练熟的时候,以至于我的作文都是在无限时的情况下写的。每天除了背红宝书,练Issue和Argument,我还花了大量的时间熟悉作文题库,把所有Argument题目都看了一遍,并写了中文或英文的提纲,对于Issue,只列了一些高频题的提纲。现在觉得,熟悉题库还是很有帮助的,这让你不会在拿到题目时当场“昏厥”,至少心理上是有备而来的。机考前的每天,就这样过着,Argument和Issue各练了二十几篇。


终于等来了4月17号的机考,虽然Issue练的不咋地,但也只有硬上了。机考用的是台式机,我平时都用笔记本来练习,考试那天不大习惯台式机用的键盘,虽然自认为打字速度还不赖,但老打错字,弄得自己都烦。现在已记不得Argument抽到的题目,只知道当时看到题目就比较心安,因为列过提纲,有点印象。找了几个逻辑漏洞,就开始敲。比较紧张,敲的时候顾不上样式和结构了,也没去管每个论点阐述得是否清楚、有条理,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写完就行。这时候,就靠平时的训练积累了,练得多了,容易想出一些常用的句型。我凭着感觉,想到什么句型,就用什么句型。Issue的题目是关于政府该不该限制科学研究的(这个好像也是高频题之一,但我没练过,可惜了)。和练习的一样,一分为二,分两点阐述。在“不该限制”上,想不出具体例子,而且也没多少时间想,于是决定编一个,虽然出发点不错,但过于紧张了,编的乱七八糟,自己看着都不爽,无耐,总不可能删掉重新写,时间不多,let it go。在“应该限制”方面,例子很多,我挑了个有关胚胎研究的,好像克林顿当总统是颁布了一个有关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法令。这个是我在新闻上看到的(本人比较喜欢看新闻),只看过中文的,英文的怎么办?只有用自己蹩脚的词汇来编了,这个比前一个容易多了,至少有点事实根据。就这样,脑子里想到什么写什么,只求能写完,不求写得好,多亏这样的策略,Argument和Issue都提前五六分钟写完,于是就利用这剩余的时间修改一些小错误。现在来看,多写多练还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得在限时的环境下来练习,让自己提前适应。别忘了,得用单独的键盘来练习。考完出来之后,整个人晕晕的,从南大出来,走了一段路,倒几趟车,回到仙林,开始下一阶段的准备了。


总结一下,Argument,熟悉题库,多列提纲,多做限时练习,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Issue,熟悉高频,有可能的话就写写高频的,多限时,至少列列提纲,同时想好可能用到的一些论据,多看新闻(每天的新闻何其多,合适的论据容易找,这比埋头搜集摘抄材料有效),考前再过一遍高频题。



漫漫留学路(三)— GRE之Verbal & Quantitative

机考结束,开始准备笔考内容了:Verbal和Quantitative。机考出来,也不知道好坏,暂时放下,好好准备笔考。笔考对工科生来说,相对重要一些。Verbal,俗称GRE的语文,包括句子填空、类比、反义、短阅读、长阅读,比较难对付;Quantitative考数学知识,说是有高中生的水平就够了。对于Verbal,我买了两本专项参考书(不算红宝、蓝宝),句子填空和类比反义,没有买阅读专项的;而对于Quantitative,我只买了一本黄皮书,里面都是考过的数学题,经过归类,据说是新东方的内部用书,不知真假。另外有三本真题,一本先留着,在最后一段时间模考时使用,其余两本当做平时的训练用书。


Verbal和Quantitative各有两个section,每个section的答题时间均为30分钟。其中Verbal每个section有38道题,句子填空7题,类比9题,反义词11题,短阅读4题,长阅读7题。30分钟答38道题,还得算上涂答题卡的时间,就算是平时的英语考试,如四六级,30分钟让你做38道单选题,加上涂答题卡,时间都不一定来得及。而且Verbal的难度比四六级高出了一大截,其中夹杂着各种题型,还包括两篇足以整晕你的阅读。


准备笔考不像准备AW那样揪心,写作文比较让人头疼,每天要做的事都比较固定,背单词,完成5个section的数学题,若干section的句子填空、类比反义和阅读。个人觉得,笔考就是需要大量的训练,熟悉考题类型,还有出题的套路,形成自己的答题习惯,从而提高答题速度,毕竟笔考的量挺大,时间上比较吃紧,此外得掌握大量的词汇,所以在准备这些专项时,单词的记忆工作不能放松。


句子填空,题目一般都比较晦涩难懂,需要一定的逻辑分析才能解答,而且题目和选项里都很有可能出现不认识的单词,单词应该是单选题的最大障碍,个人觉得。

类比的关键也在单词上,一个单词有多个意思,所以不仅要知道一个单词是什么意思,还要搞清楚题目里指的又是具体的哪个意思,此外还需要弄清楚两个单词之间的关系。单词之间可能出现的关系可以通过专项练习去了解,练多了就熟悉了,如果已经知道两个单词的含义,应该也能猜出它们之前的关系,然后在选项里找到存在相同关系的一组单词。多练习还是很有帮助的,有时间就该把考过的类比题做几遍,能记下来最好。

反义相对容易一些,关键也是单词,需要了解一个单词的常用含义,考前的大量训练有助于加深记忆,至少把考过的反义题都弄熟悉了。

短阅读篇幅较短,个人觉得比较容易,我比较喜欢做短阅读,一般情况下能全做对。不过短阅读里也常会出现不认识的单词,还有长句、难句,而且要回答问题,都必须经过一番逻辑推敲,比较有意思。但时间紧迫,多练习才是王道,提高阅读和解题的速度。

长阅读篇幅巨长,而且题材广泛,经常是通篇读下来,还不知道讲的是什么。长阅读的问题一般都比较直接,不像短阅读要经过一些推敲,但长阅读篇幅长,而且生词、难句、长句都比短阅读多了许多,想在文章中找到问题涉及的部分都不容易。克服长阅读的关键在于如何既能快速的读完文章,又能找准题目涉及的内容。在练习时,我倾向于通篇阅读文章,把意思搞懂,然后再做题,当然是在没有限时的情况下完成的,一般七题中错一二题,偶尔会全对。


就这样,单项训练大概花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等所有单项练习(不包括阅读)都做完了,就开始练习整套的。经常是花上两三个小时,做了一份考题,2个section的Verbal和2个section的Quantitative。做完时,人基本就瘫在那里了,脑袋晕晕的。接下来,每天都做一到两套考题,同时花时间把做过的类比反义和句子填空复习几遍。不足的是,我都没有模考过,没有在限时的条件下练题,这也导致我在后来的考试中没能做完题目。


五十来天的时间很快就过了,到临考时,我还没有自己模考过。计科的一个女生问我是否模考过,她说她模考过很多次了,而且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弄得我有点紧张,我也不知自己当时为什么还能如此镇定,红宝背了等于没背,没记住几个,蓝宝一页都没翻过,类比反义也没记牢,句子填空马马虎虎,阅读没有限时训练过…只有Q练得得心应手,可能因为数学比较简单。


考试时,和同学提前到南大住下,第二天上考场,心情比较轻松。进考场后,先是一大堆的介绍,有点烦人,在那气氛下听什么都觉得烦。虽然考题是密封的,但透过封面页,还是能隐约看见下面的题目,闲着也是闲着,我就先看着这些题,想了一下答案。开考了,赶紧把刚才想出的答案写上。Verbal我答得比较慢(没有限时模考过,依然按平时的方式来答题),单词掌握不牢,不少单词都不认识。而且我一直恪守谨慎答题策略,不求速度、只求正确率(这样不用回头检查做过的题目,一定程度上节省时间)。第一个Verbal的大阅读剩下4道(好像)没有回答,连蒙带猜。进入Quantitative,比较顺利,提前答完,检查了一下。第二个Verbal答得比第一个还要紧张,在一道句子填空题和一道类比题卡主了,本该就此跳过,但没有,绞尽脑汁回想,浪费了不少时间,结果,到做大阅读时,一看,没剩多少时间,来不及看题再答题了,索性放弃,7道题全部猜了。第二个Quantitative有一道题花了不少时间,但因为答得比较快,也提前答完了。就这样,花了接近两个月时间准备的笔考结束了,Verbal马马虎虎,Quantitative应该没问题,考完了,不拍大腿,不再想了。


总结一下,准备笔考,单词的记忆得加强,多练类比反义并能记下,多练阅读和数学,熟能生巧,此外,很重要的,一定要在限时的条件下多练习。跟机考一样,我都没有限时训练、没有模考,这是考G最大的败笔,另一大败笔是没有正视单词的重要性,没有花时间提高词汇量(不是指红宝、蓝宝)。等了一个多月,成绩出来了,520+800+4.5,我想,如果我全力以赴,也许能考得理想些,不过这个成绩应该也够用了,能达到很多学校要求的门槛分数。
漫漫留学路(四)— IELTS

6月9日考完G之后,刚好到了期末,考完机考的时候因为报不上托福,就注册了雅思考试,9月22日的,但现在是期末,就先放放,先准备各科期末考,雅思可以在暑假的时候准备。为了考GRE,自己基本上把大三下学期的课都旷了,没去上课,作业很多都是抄的,实验课也都没去。但期末考试不能马虎,申请的时候还得看GPA的,大三学的又都是专业课,得好好对付。剩下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都在看书,把各科上课的内容和作业过了一遍,总算弥补过来,期末各科好像都有80以上,个别90以上。


暑假了,带了几本雅思的书回去。带书回家的初衷是好的,但实际上看不了多少,一是静不下心,玩的东西太多,二是自己对英语比较有信心,觉得来得及。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一个月,到了八月中旬,是时候开始准备了。在家干扰太多,决定回学校准备,和考研的同学一起,有伴。从仙林搬到本部,得忍受很多东西,一是食堂,二是宿舍。食堂的饭菜,没几个吃对口的,经常在校外的饭馆瞎窜。正值夏天,我们的宿舍在顶楼,一天里有一半的时间沐浴在阳光里,酷热难当,而且没电扇。无奈自己买了个小风扇,夹在床头,每天晚上吹着风入睡。每天起来,就去主楼那自习,和宋,晓玲,松平他们一块,他们三都考研。本部没有饮水机,想喝个水不容易,每天喝矿泉水或饮料又有点奢侈,只得每天随身拎个热水壶,大夏天喝热水。那日子,回味无穷。


和GRE一样,我没有报什么培训班,相信自己能搞定这些考试。准备考试的参考书也很简单,真题+专项。真题用的是剑桥的,1-5的,答案用的是新航道的一本真题详解,具体书名忘了。专项的买了听力,写作和口语的,书名好像是《80天攻克雅思》。阅读的没买,还是打算用真题上的阅读来练。我的计划是,先拿专项和剑桥1-4来练习,最后留十天做剑桥5,模拟。每天的任务就是完成专项练习,听力,写作,阅读,还有口语。专项书里有80天的训练题,但我没那么多时间,所以一天完成书上几天的量。听力方面,专项里的听力是按类来分的题,有点难,说的也很快,刚开始做的时候,错的不少,后来慢慢调整,才好了一些;写作的,我基本按着专项里的要求,翻译句子,段落等,没有大的问题;口语的我就看看,没有说出来,早上起不来,早上会起来背英语的只在大一的时候(那时的自己真自觉,干劲十足);阅读的我比较不担心,做真题上的阅读正确率很高。这些专项练习很大程度上是让自己熟悉考题,熟悉内容,谈不上提高。每天的日子就这么过着,到最后十天,就开始限时练真题了(吸取教训),除了口语。模拟的结果挺满意,错的不多。


9月22日很快就到了,考点在东大,离南邮的本部不算远。我提前一天去东大踩点,看看考点在哪,考点没看到,倒被咬了几个蚊子包,硕大无比,东大真不友好。本打算考前一晚在东大附近找个旅馆呆着,走了半天,没找到旅馆,想想还是回宿舍住的,第二天早点起,打的过来。考试过程就不细说了,排队,进场,介绍,开考。考试过程中,自己感觉还是挺不错的,听力的绝大部分都听懂了,阅读有些问题比较没把握,作文比较赶,但也在限定时间内把大小作文给KO了。第二天,9月23日考口语。口语,我都没张口说过,但却没有根据地相信自己没问题。因为大二时上过英语辅修,那之前也没张口说过英语,但课上自己说的还不错。所以,我就想当然的认为,考试时我能随机应变,脱口而出。第二天到口语考点,在一栋很老很破的楼里,楼下聚集着准备考试的和已经考完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家人。一有人下来,大家就蜂拥而上,问问考了什么题目。我听了几个,其中一个是关于工作的。我当时没在意,只想最大限度的放松自己。进考场了,发现自己紧张到不行,唉,硬着头皮上了。命运爱捉弄人,我抽到的题正是有关工作的。先和考官对答了一些问题,难后考官让我谈谈一个人的那些因素对工作来说很重要。我尝试着组织一下我的答案,但因为很久没张口说了,有点紧张,说的有点语无伦次,还有重复,唉,那时就想,完了,没戏了。


考完了,有点狼狈,但很释然,没有其他考试了。走在东大的校园里,想着GRE,想着IELTS,想着接下来要做的,路很长,好好地走下去。最后的雅思成绩是总分7分,听力7.5(我以为会好一些),阅读8.5(我以为会差一些),作文7.0,口语,意料之中,5.5。如果口语再高个0.5,我就有7.5了,不过7分也够用了,不会影响我的申请的。
漫漫留学路(五)— 文书材料

9月22日考完雅思之后,休息了几天,之后就开始申请大作战了。大学的成绩有了,GRE和雅思成绩也有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准备文书,最基本的是Personal Statement(PS,个人陈述),Curriculum Vitae(CV,简历)和Recommendation(推荐信)。和准备考试一样,这些工作还是DIY,不想找文书写作机构,个人对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还是有点自信。简历和推荐信样式比较固定,没有学校之分,准备一份便可以投往各个学校,不需要做特别的修改,个人陈述要求比较多,各个学校可能对PS的形式有不同的要求,而且有些可能不要PS,而要Essay。


简历是对你个人情况的终极概括,目的就是让别人可以通过简历了解你,所以简历的内容一定要有目的性,能够充分的展现你这个人,同时要保持简洁高效,不该添加的或者无关紧要的内容都不应该放在简历中。简历的页数,没有统一,有的人用一页,有的用两页,甚至更多。我准备了一页和两页两种版本的简历。一页的简历内容极为概括,两页的是对一页的扩充,是个完整版的。经过多番选择,最后决定在简历中加入Contact,Education,Research Experience,Skills,Course Highlights,Language Proficiency, Honors, Activities等信息。Contact里列了联系方式,包括地址,邮箱,和电话。Education写了就读院校,专业,学位,毕业时间。Research Experience里罗列了做过的项目和所完成的具体内容。大学里没做过什么项目,本来大四打算跟一教授做项目,好写进CV里,谈好了跟他做毕设,他也答应了。那时候已经开始帮教授翻译论文,但到毕设分配时,因为一些变故(内部斗争),我被分到了一个讲师底下做毕设,很无奈。没有项目,就只能写课程设计和编程课上做的程序和系统,略微粉饰。Skills主要写自己掌握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熟悉的应用领域等,这里也稍加修饰了一下。Course Highlights罗列了一些重要的专业课成绩,没有全部挑A或九十几分的课,有些七十几分,八十几分的课也加了进去。成绩就不能作假了,实事求是。Language Proficiency就写了自己的考试成绩,GRE和IELTS,总体还算好,不丢人,雅思口语除外。Honors列出了大学四年获得的奖项。Activities写了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大学四年没参加过什么社团,所以没有丰富的经历可写,不过如果申请MS和PhD,这些信息也没什么用,make no difference。最后我只写了两次出去当翻译的经历,都是学校组织的,一次是亚太电信组织(APT,Asia-Pacific Telecommunity),一次是纽约理工学院(NYIT,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PT里都是亚太国家的人,虽然说英语,但各种口音都有,跟老印的英语口音有的一拼。NYIT那次来的都是NYIT的领导,校长,小蜜之类的。我和他们没怎么聊,倒是跟其中一个老师,印度人,聊了不少,还扯了申请学校和研究方向等内容。(PS: NYIT实在是烂,因为他们的那些领导很烂,一副丑恶的嘴脸。搞不清南邮为啥跟这种学校合作办学,瞎了眼了,失望。)


推荐信要求认识你的老师帮你写,一般都是找教授。我找了系里三个教授,两个给我上过课的,一个没上过课的。两个上过课的很爽快的答应了,没上过课的说跟我没什么关系,给我写推荐信也不合适。因为他名气大,我不想放弃,磨了一会,终于答应了。找老师写推荐信不难,难的是谁来写,怎么写。这些推荐信是给老美看的,肯定得是英文。教授们英文水平如何,不得而知,但让他们来写实在为难,能答应给我签个名字我就很满意了。让他们写中文,然后我来翻译?这也行不通,他们都是大忙人,而且哪怕有时间给你写,写出来的可能也不是你想要的。最后,征求了他们的意见之后,决定推荐信由我写,他们看过之后签字。三个不同的教授,推荐信肯定不能一样,琢磨了很久该如何写,不仅内容不能雷同,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风格都不能相同(可能我想多了)。最后,决定用不同的推荐信展现自己的不同方面,一个展现自己的研究能力,一个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一个展现自己的综合能力。按这个思路,写了好几个版本的,终于在第五版之后定稿,时间不多,不允许这样折腾。


个人陈述是最揪心的,也是自己所写文书中最失败的。个人陈述和简历一样,都得最大程度的表现出自己。但个人陈述比简历难把握的多,字数上也是有天壤之别。当时不知道如何写PS,就在网上搜了一些别人写的PS,看看别人怎么写的。PS的写作方法网上有很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得自己越来越迷糊。最后索性撇开这些所谓的范文,自己动笔写,把我想写的都加了进去,第一稿好像写了两千多个单词,三页word,严重“超载”。于是猛砍了一些,最后压缩到一千二左右。首先写了我的那些辉煌历史(想起来就遗憾),什么中高考,成绩排名之类的。接着讲进大学之后,没有被困难打到,努力学习,从理论学习到动手实践。之后,扯了自己做过的一些研究经历,其实就是课程设计和编程课。然后说了自己最近正在做的东西,毕设,还有项目云云。最后,表白了,为什么要读PhD,为什么觉得自己是这块料。后来想想,这样的行文,虽然内容详尽,但没有优美可言,很像CV,把自己扒光了,一条条的罗列出来。其中的句子结构和段落安排马马虎虎,因为都是自己写的,没有什么优美句子,也没有什么画龙点睛之笔,通篇看下来,平淡无奇,感觉像是在坦白罪行。即使最后效果不佳,但写这PS还是花了我非常多的时间,力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将它写到最好,写到无可挑剔。跟推荐信一样,PS也是经过多个版本之后才定稿。当时一起申请的人,有人先写出中文,然后翻成英文,这招其实不错,会产出一些优美的句子,还有无数亮点,当然得自己的翻译水平够牛;有人找网上的模板,然后依葫芦画瓢,这样其实也可行,借鉴别人。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找人互改,最好是英文水平够牛的人,已经在国外的更好了。那些申请的同伴好像都有人可以帮,我没有。现在想想,我的PS定位是对了,写得很实际,但是缺少亮点,没能将自己更丰富的表现出来。另外,我对内容的选择也有些失误,扯了些没用的,我想这和自己的经历有关,抑郁了好多年。


文书写作,申请大作战的第一步,我走了下来,不论优劣,不论成败,都是我自己努力付出得来的,知足了。
风摆柳 发表于 2010-5-14 07: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收藏了。
风铃草 发表于 2010-5-14 12: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毅力的孩子!好样的!
细水长流 发表于 2010-5-16 16: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漫漫看。谢谢!
天高云淡 发表于 2010-5-17 14: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慢慢看。
烛影摇红 发表于 2010-5-25 09: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0-5-25 10: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们真不容易啊
淡雅 发表于 2010-5-25 23: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酸甜苦辣咸~~~
麦客 发表于 2010-5-30 15: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能与大家一同分享,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
只是我们很少发现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5-18 09:44 , Processed in 0.1662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