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机能的衰退,会越来越看淡世事,不再贪求荣华富贵,而唯求身体上的康健。身边的老人常说:千间房屋无外一床安宿,万亩良田一日只需三餐。以此告诫我们要知足常乐。
但我自己还是觉得人不能庸庸碌碌的活着,人活一世总要为社会为人类做些什么。因此,偶经常对我的儿子说:你已经比很多人幸运,有健康的身体,有聪明的头脑,不要浪费这些,不要辜负这些。但父母老人却似乎对于我给儿子和晚辈的激励而稍存异议。
我理解老人们的意思,是不愿意儿孙们经受太多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磨难,以及不愿意儿孙远离家乡去求学去奋斗,总愿意儿孙能够承欢膝前。但作为年轻人,却总是渴望在更大的世界一展身手。
人生的奋斗与老人们念叨的知足者常乐似乎是一个矛盾,让我困惑。
前几天,不经意间看到周国平一篇文章中引用的泰戈尔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泰戈尔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使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上帝就是灵魂里永远在休息的情爱。”周国平解释说:泰戈尔所说的情爱应该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世俗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平静之极致。
是啊,我想,知足者不是指那些仅仅满足于一日三餐,每天浑浑噩噩饱食终日之人。知足者应该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才能去创造去奋斗,去奉献爱心。但他们又知道:外在世界纷繁复杂多变,败是常态而成则是偶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因此他们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也不过分计较是非成败,不患得患失。所以知足者常乐指的是因其奋斗过便没有遗憾,因其明了世界万物规律而不会忧心忡忡。我想:泰戈尔所说“成就之上的安宁”便是指的这样的境界。而曾国藩也曾说过勤劳以入淡泊以出的话,应大意相同。
我的宝贝正要到了步入社会,开始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时候,我有些波不及待地要跟儿子分享“成就之上的安宁”这样一种价值观人生观。我希望儿子的一生能够超越凡夫俗子蝇营狗苟只为稻粱谋的生活方式,能够为了更高的人生目标而生活而奋斗,能够享受成就之上的安宁,使自己的人生精彩丰富,心灵博大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