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分
-
- 科币
-
- 工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5-24
|
至今我也不了解方,韩之争的具体情况,没看他们的相关文章作品和评论.反正已落后了,就不看了.再者本人是学工科的,文学评论方面不行,也说不了具体观点.只在该论坛看了大家的帖子,说几句面上的话,凑个热闹.
先说方
我觉得以方的稳重,严谨,我们想到的他应会考虑到.
至于"跨行",这也不能成为不能质疑的理由.
至于"轴"的问题,这与事情的本身无关,这是对他处世处事风格的看法,各种各样,有人认为这是执著...
民间打假在现时的中国是艰难的,是冒风险的.没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是无法坚持的.就这一点,我敬佩方的人格.
方打假有积极的一面,但我觉得起不了大作用,为什么,自己想.
再说韩
年纪轻轻就写出了好文章,不过年轻是可以写出好文章的,这不是假的证据.
至于为何在访谈或其它方面看不出韩的才华,这点显得不是那么铁,会写的不会说,会说的写不好,这现象倒也有,这作为假的证据怕不靠谱.另外,理工的成功有大量积累的特点,而文学会如何?巅峰或特定环境时创作的东西,与平时的相差较远,这不正常?体育有时也会用超常发挥这些词,国内作坛有这样的例子,不提名字了,国外也有,肖洛霍夫,成名作是"静静的顿河",该作品获诺奖.与他一生其它作品水平相差很大,人们质疑不断,如创作"静"时才21岁,那么年轻,文化程度又很低,怎么刻画得那么深刻,阅历,思想.体验,知识从哪里来,等等,按推论肯定是肖作假,但没有铁的证据,...大家可以上网查阅.
这会不会是文学领域的一个特点,尽管出现的概率很小,但也会存在呢?
我也只能说到这.
看结果吧.
当年,苏联学术界对肖的态度是:在拿出相反的证据之前,肖是《静》的作者是不应该否定的。
不过,尽管方拿出的证据再多,若仅属推论,我认为方还是要输了官司的.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