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绿雨 于 2018-6-18 23:04 编辑
我喜欢包粽子。
我学的是传统的小脚粽,拿两张粽叶重叠,然后折出一个尖尖小脚,在小脚内塞入提前腌制好的肉和泡好的糯米;把多余的粽叶折过来盖上放米的小口,另取一张粽叶把旁边漏米的地方进行包裹;取棉线捏着“小脚”的后跟,捆扎结实即可。包粽子的要诀:一不要漏米,二不要松散。记得刚学包粽子时,把小脚折好往里放米一塞粽叶就破损了,简直是无法把控。即使勉强包起来,肉与米的比例,塞米的松紧程度,米泡发的时间,煮的时间等等都是有诀窍。最后的成品粽子紧密松疏既弹牙且不生硬,软糯且不松散为最佳。虽然我还不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但是只要馅料好,粽子的美味不在于外形的多么美观。
每年端午节我都会提前包些粽子,一是为了一种文化的传承,二来临近的亲朋好友送几颗,虽不是稀罕物,但也是纯手工制作,重点是安全卫生;再者也是每年都操练一番,使我包粽子的技艺也不断会提升。今年更是好,新认识一位江西科学家,是一位资深的美食达人。前几天在她朋友圈里看她做的粽子,更是色香味俱全。她用豌豆、香菇、玉米粒、碎肉搭配糯米做的蛋黄粽,真的是美妙绝伦。我自然东施效颦地做了一把,口味果然不一般。第二次做时我又别出心裁地添加了一点自家腌制的香肠,风味又是不同。一直想做赤豆粽子,做几次都是米硬豆生,即使把赤豆泡发口感也是极差;有一次坐班车同邻座聊起此事,她建议我把赤豆煮熟试试。果不其然,煮熟的赤豆和蜜枣的香甜融合后的口感简直是妙不可言。
我想做其他美食和包粽子应该同理,只要用心去做,自然大有进益且会有大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