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了处理了我院2014级一个国防生的退学事件,感到很失落。该生来自湖南,父亲为一中学校长,母亲是校医,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父亲因为看到周围不少亲戚朋友孩子就读国防生,觉得儿子可以仿效接受锤炼坚持要儿子报考国防生,母亲因为清楚儿子脾性坚决不同意。最后是强势的父亲赢了,儿子以540分的高考成绩顺利被我校录取为食品专业国防生。 国防新生一般提前10天到校集训,开学一个多月后,小孩果然无法适应部队军事化的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提出了退出国防生队伍的申请,父母师长当然尽一切力量努力去劝服,但最终还是于事无补,最可怕的后果是,湖南当年的一本线522,我校理工类普通生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5(国防生在提前批单独划线),这就意味着这孩子高考成绩达不到我校在当地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将不能继续在我校其他专业就读,必须退学回家复读重新高考,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退学。 昨天辅导员带着他来办理手续,很阳光的一个男孩,目光很坚定和执着,我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只要确认他能接受现实不后悔就行了,我只好按规定请他拨通了父亲的电话,我来确认他家里是真的想通并同意他退学了,他父亲后来也连续发了几条短信来与我沟通,作为一名老师,更因为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家长,我真的能理解,理解父亲,也理解孩子,于是我很快签了同意退学的意见,这孩子当天就坐高铁回家复读了,争分夺秒啊,至于后续军区选培办如何审批就只能托付给同学帮忙办理了。祝福他明年高考考到自己理想中的高校和专业。 想起我院2012级化工制药类创新班的一个孩子,广州生,成绩非常好,父母都是化工行业的,本以为让孩子读化工将来就业工作时能帮上些忙,没承想孩子入学后无论如何不喜欢这专业,到后来干脆逃课了,我们只好转过来做他父母的工作,最后同意他转入他心仪的计算机专业的下一届2013级就读,幸亏他录取的是成绩很好的创新班(本硕连读),可以从高分转入低分的专业,但毕竟是要多读一年了。 这些并不多见的例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父母即使认为自己判断再怎么正确,理由再怎么充分,最终结果还是拧不过孩子的,因为书是孩子在读而不是家长;未来的路也是孩子在走而不是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才是明智的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