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23|回复: 12

[转帖] 哈佛青睐创造性学生 不要只会学习的好学生

[复制链接]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2-28 15: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3-3-4 09:49 编辑

http://www.gter.net/a-17012-1.html
[size=+0]哈佛青睐创造性学生 不要只会学习的好学生
北京晚报2013-02-06 12:06浏览3248次

    哈佛不要只会学习的“好学生”
  哈佛教授北京开讲 称有批评性、有创造性的学生才是哈佛的最爱
  上周末,哈佛大学教授安娜·斯诺走进北京市八一中学,为北京的学生及家长们上了一堂不一样的“哈佛大学教学适应课”,这也是哈佛大学教授第一次在北京的中学为学生们上课。
  本次授课的主题为“美国教育、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区别”,看似离中学生很远的主题,在安娜教授的讲授中,却让北京的中学生们清晰地了解到“究竟什么样的学 生才能上哈佛及不同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区别”。安娜教授特别强调:哈佛不想要只会学习的“好学生”,有批评性、有创造性的学生才是哈佛的最爱。
  安娜教授从学习习惯的角度对犹太教育、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犹太人的学习习惯是,对已有的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小组讨论沟通想法,对所 学的内容进行重新解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他们养成了勤奋学习的习惯,也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所以,只占世界人口总数0.2% 的犹太人,却包揽了20%的诺贝尔奖项。
  与之相比,美国的教育更注重鼓励学生探索。美国人认为,从A到B,最好的路径不是别人尝试过的一些捷径,而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道路。他们强调,不要用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做理论工作的人,也需要懂艺术, 因为思维角度的变换能带来很多惊喜的发现。另外,美国教育认为沟通非常重要,他们从小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与美国和犹太的教育不同,中国自古尊崇的孔孟之道,强调秩序和尊卑有序,在教育方面也要求学生尊重长辈,这种方式往往使学生不敢反抗权威,只是接受前辈的思 想,因此抑制了创造力,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和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的问题在亚洲其他国家,比如韩国、日本和新加坡同样存在。
  安娜教授介绍说,哈佛每年会接到来自世界各地上万学生的入学申请书,他们都是学业非常优秀的学生,但对哈佛来说,重要的不只是“会学习”,学生应该会的更多,要“与众不同”。对中国学生来说,批判性和创造力是最难能可贵的。(记者:李莉)


海南之海 发表于 2013-3-1 09: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当我们明白的时候,孩子往往已经习惯固定的行为模式了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1 09: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3-3-4 12:40 编辑
海南之海 发表于 2013-3-1 09:08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当我们明白的时候,孩子往往已经习惯固定的行为模式了


最为可悲的是,当孩子已经形成习惯固定的思维时,因其吻合了现实环境的价值诉求,并在此激励下,反而更加稳固了这一思维模式。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1 09: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犹太人的学习习惯是,对已有的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小组讨论沟通想法,对所 学的内容进行重新解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他们养成了勤奋学习的习惯,也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所以,只占世界人口总数0.2% 的犹太人,却包揽了20%的诺贝尔奖项。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1 09: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教育更注重鼓励学生探索。美国人认为,从A到B,最好的路径不是别人尝试过的一些捷径,而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道路。他们强调,不要用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做理论工作的人,也需要懂艺术, 因为思维角度的变换能带来很多惊喜的发现。另外,美国教育认为沟通非常重要,他们从小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1 09: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自古尊崇的孔孟之道,强调秩序和尊卑有序,在教育方面也要求学生尊重长辈,这种方式往往使学生不敢反抗权威,只是接受前辈的思 想,因此抑制了创造力,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和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3-3-1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1 09:37
最为可悲的是,当孩子已经形成习惯固定的思维时,因为吻合了现实环境的价值诉求,在此激励下,反而更加稳 ...

我们能做些什么?……我把文章发给孩子看了……
雪纷飞 发表于 2013-3-1 2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哈佛来说,重要的不只是“会学习”,学生应该会的更多,要“与众不同”。对中国学生来说,批判性和创造力是最难能可贵的。

跟楼上的一样,准备发给孩子看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4 08: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3-3-4 09:50 编辑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3-3-1 18:47
我们能做些什么?……我把文章发给孩子看了……


是啊,我们能做些什么?如果打破这种习惯思维和方式,不仅得不到环境的认可和鼓励,甚至有可能因为成绩(现有的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因素影响出国、保研和工作的“硬件条件”,造成现实的遗憾;如果一味地按照现有的评价体系而形成的没有批判性、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运行,孩子就有可能(或可能性很大)不可逆的一辈子没有真正的发展和成就;两者之间的路,是否存在、是否可行,有待探索.........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4 08: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子教授的方法很好(平时探究,考前功利),然而这两者之间毕竟是不同质的,由此及彼的转化和过度是否可行?有没有中间的桥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5 03:55 , Processed in 0.1419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