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历经了客观境和主观境后,开始进入超主客观境,也就是超越了现实对象的给予和依存,凭借着人的意志自由,达到自律而不依赖于他律的自在恒定状态。 周易的“太极”,老子的“自然无为”,康德的“自在之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托尔斯泰的“天国”,指向的都是形而上的非现实实存的纯精神性的最高灵魂实体。 一般而言,家庭教育在到达“自我价值境”“道德人格境”的主观境界后,已经依稀洞见了教育的本质实存,然而其内核仍然遥不可及,仍然需要接近并洞穿智慧的源头。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家庭教育的欲求点,仍然止步在易变易逝而非恒定不变的有条件的对象给予上,自我价值及道德人格的实现过程,容易受到外在和内在的条件制约和限制,并随外在和内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表现在:当外部主客观条件不适合或阻碍自我价值实现及道德人格形成的状态下,往往出现内心焦虑、不安、苦闷、忧愁、愤怒甚至仇视,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催生出消极情绪,逐渐内化为不平衡心理,或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或伺机报复。 看来,形而上的家庭教育引导,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具体实施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最大限度地淡化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内心导向不受主客观条件制约的永恒的无条件。至于无条件的路径和归宿,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康德认为“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是通过“意志自由”实现的。 二是塑造对“无条件”灵魂的敬重和崇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三是引领纯粹的思想兴趣、学术兴趣和科学研究兴趣,意识到从事研究只以真知为目的而不问效用,这样才能从他们中产生出大思想家、大学者、大科学家。
相关阅读:
大方无隅(一)家庭教育九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121
大方无隅(二)放任自足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40
大方无隅(三)强迫施与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63
大方无隅(四)成长比较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92
大方无隅(五)谋取功名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343
大方无隅(六)自我价值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469
大方无隅(七)道德人格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981
大方无隅(八)形而上学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337
大方无隅(九)执障破除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438
大方无隅(十)天人合一境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