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新月前辈:在孤独中寻找向上的力量——读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想到《百年孤独》也是我年轻时代爱看的一本书,所以就把孩子写的读后感分享给大家。
《百年孤独》读后感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读完《百年孤独》我感觉做了一场漫长的梦,荒唐确又真实。哥伦比亚作家加西.马尔克斯以对现实魔幻般的诉说,讲述了一个家族兴衰的始终。布恩迪亚七代人,从家族第一个人以冒险与开辟的精神创造了马孔多的繁荣,到家族的最后一人被蚂蚁啃食殆尽,“荒诞”一词贯穿始终。然而荒诞的故事背后却是历史的重复,命运的苦痛以及浸透一个时代的孤独。 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评价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我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和贫困。确实,马孔多是拉丁美洲的缩影,这片神秘的大地蕴育过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近代史却充沛着压迫、耻辱和悲剧。马孔多的人们患上失眠症,逐渐遗忘童年的记忆,事物的名称和概念直至身份、自我,也正对应着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忘记自身文明与历史的拉丁美洲。除了财富与繁荣,和外界的连通也带来了战争、资本和血腥独裁。人们依旧要生存、要生活,却不可避免的被牵扯进这百年的风云变幻、历史与命运的漩涡。 在这个宗族百年的历史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生动立体,有自己的特点。各色的人使用重复的名字,经历重复发生的怪事,他们陷入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难逃悲剧的命运当然也难逃孤独。 没有一个灵魂能逃过孤独。 孤独的缘由不尽相同,表现的方式古怪多样,说到底,总归还是孤独。我最喜欢的人物奥雷里亚诺上校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沉默、孤僻。在母亲腹中就会哭泣,出生时大睁着双眼,从小就有神奇的预知能力,后来带领部下共发动了32次战争,经历将近20年的沙场生涯,奇迹般从刺杀和自杀中幸存,但传奇色彩与怪异能力之下,紧随他一生的仍是孤独。正如乌尔苏拉看透自己的子女后对上校的评价:“在腹中哭泣是缺爱的表现”。他晚年回到家中后也未能拾起情感,而是把自己关在工作间循环烧制小金鱼,接受了孤独。同样,丽贝卡的吃土,阿玛兰妲对爱情的渴望与抗拒,都是孤独的表现。它缠绕着每一个人,在怪诞现象之下成为这个家族的共性。这是时代的悲剧,但或许是人类的孤独。 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如此无力。拖着疲惫的身躯,人们禹禹独行,而历史的车轮还在循环往复。 故事的结尾,布恩迪亚家族的进程戛然而止:“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孤独也许是他们的归宿。 但我不想写到这里停下,这个故事里人人孤独,我却被奥雷里亚诺上校震撼,是因为他的斗争精神。垂垂老矣的他打算再次战斗来捍卫自由已力不从心,是无奈、遗憾;发动了那么多次战争为了权利、抽象的概念,或许是徒劳,但有那么一仗。起码作为结束的那一次斗争,是为了自己的自由。 我们无法逃脱孤独,有时也沉湎其中,但我总觉得人生需要战斗,一场为胜利、一场为失败,一场为自己的斗争,然后与孤独和解。 马尔克斯的另一部作品里有这么一句话:“面对压迫、掠夺和歧视,我们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兽、瘟疫、饥馑、动乱甚至数百年的战争,都不能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优势。”我想以这句话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