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盈袖暗香 于 2023-6-21 17:05 编辑
几百年来,世人将《金瓶梅》定义为“淫书”,备受争议但热度不减,一直没读过。前段时间,科学家安娜在论坛里推荐:“《世道与人心》,台湾女作家叶思芬对金瓶梅的评传,在所有金瓶梅的评传中可以列为第一名,非常好看”,于是找来读之。读后才发现,“淫书”实在是有些片面和狭隘,不是书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我因为无知,才把自己的思维禁锢住,并且一直冥顽不化,多亏看了这本书,才知道《金瓶梅》是一部文学造诣极高的著作,里面的人物故事仿佛就在身边,每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对话,表现的那么自然,那么贴近现实。 《金瓶梅》是明代的百科全书。书中有各种人物,各个阶层,各生活层面,举凡官场、商场、欢场、民俗、物价、交通、婚姻、饮食、服饰、器物、丧葬、曲艺等完整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原貌。书中描述了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那个时代的官员、商人、尼姑的生活点滴,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 跟读《红楼梦》一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红楼梦,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金瓶梅。在西方人眼中,《金瓶梅》是一本讲述欲望和生死的书。而我觉得,《金瓶梅》是一本最接近现实的书,写晚明时期平常人的平常事,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人性的林林总总,人不真,事真、情真,虽俗,但真实,全书透过寂寞女人心与贪欲男人相,道尽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的众生面目,可以看出当时底层人民生存之不易以及女性地位之低下,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男女平等的美好时代。借用东吴弄珠客的话就是:“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清朝文龙先生主张,读《金瓶梅》“若能高一层着眼,深一层存心,远一层设想”,即能摆脱“淫书”的迷障,就会看到它的美好。 好多学者说《红楼梦》源于《金瓶梅》,《红楼梦》描写少年男女在纯净封闭的大观园内锦衣玉食的精神世界,就像摄影中清澈见底的小溪中,浮动的水草,红鲤鱼般干净灵动;《金瓶梅》则是指在污泥浊水挣扎活着的底层百姓,天天为一日三餐活在刀尖上拼命,说媒是生意,还要抢单,告密是生意,尼姑和尚都做生意。如果说《红楼梦》所写的是少年之恋,纯粹、唯美,可遇不可求;那《金瓶梅》就是成人之情,世故、物质,欲壑难填。读《红楼梦》,人物似在仙境里,不食人间烟火,起居活动皆是唯美的行为艺术,读者融不进去,因为我们是凡人;读《金瓶梅》,我们也融不进去,因为它太现实、太真实,人可以为了利益蒙蔽身心,可以为了蝇头小利而迷失本心,书中没有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好人,挣扎于底层的百姓没有道德观念,为了活着而活着,这种现实用在现在也如是,几千年来时代向前科技进步,而人性从未改变过。《红楼梦》是诗人的小说,《金瓶梅》是小说家的小说,红楼梦里在极力铺陈生命的沧桑,而金瓶梅里没有沧桑,他就是生活,而沧桑是读者读着这些故事之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那种沧桑,沧桑是在书外的。读到最后,《红楼梦》和《金瓶梅》都觉无限凄惨,只不过一个大雅一个大俗,一个唯美一个现实,都是树倒猢狲散,人走茶凉,无论生前多么富贵繁华,多么贪财好色,多么争强好胜,人生的结局都是一场空,人没有什么是能够带走的,到最后都逃不出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还有什么是值得去争,还有什么是值得执迷不悟的? 一本好书,读完后让人感叹唏嘘,真的像过完一生一世一辈子一样;像好朋友分别,恋恋不舍,心里空荡荡的。很幸运通过这本书认识到《金瓶梅》的不俗,否则自己对它的误解会一直延续。感谢叶老师带领我发现书中高级的写作技巧,那些“不写之写”、前面的伏笔、后面的呼应以及对人物形象个性的刻画严谨细致,若是我自己看原著,一定会愚钝的错过它的美好;感谢老师用通俗易懂幽默有趣的文字牵引着我了解这本奇书,领略了金瓶梅的魅力,真不失为人生幸事一桩,书海浩瀚,有幸不曾错过。 一本写尽人间世俗的书,经过大师讲解,让你茅塞顿开。阅读时曾多次体会到“拍案叫绝”,暗道“原来如此”,忍不住强推给朋友,响应者竟也有二三。强烈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