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月玲珑 于 2020-11-17 11:54 编辑
若说我与曹雪芹无缘,也有缘。若说来生缘,更是我自己一厢情愿。
当代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说:“《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里面渗透的传统文化的因子异常丰富。就反映生活的丰富性来说,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就其包含的文化因子来说,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文学、艺术、技艺的各种形式,包括诗、词、曲、赋、歌、赞、诔、偈、匾额、对联、尺牍、谜语、笑话、酒令、说书、百戏、雕刻、泥塑、参禅、测字、占卜、医药,以及诗话、文评、画论、琴理,《红楼梦》中应有尽有,真可以说是文备众体。没有多方面的文化积累,断写不出《红楼梦》这样作品。”《红楼梦与百年中国》)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在其《曹雪芹与〈红楼梦〉》中也说:“曹雪芹的多才多艺是无与伦比的,也只有他这样的伟大天才,才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一部涉及领域极广的百科全书式的奇书。”
在这个旷世奇才面前,痴迷于他的才情,惊诧于他的文采。。。 曹雪芹是一位画家,他最喜欢画突兀奇峭的石头,并曾为自画石题过诗。他还画过一幅漂亮的《乌金翅图》,通过黑色蜻蜓的双翼在有光和无光时所呈颜色的不同,来说明光对画的重要性。他的多彩多艺不啻在诗文绘画,还有多得不得了的其它各种技艺,就连糊风筝,也是他创立了北京“曹氏风筝”的独门绝技。放风筝表演,那更是“神迷机轴之巧”“心手相应,变化万千。风茑听命乎百仞之上,游丝挥运于方寸之间”。简直出神入化,令在场观技者无不惊异、叹赏。 不知这世上,有没有他所不知、不会、不了解的艺术门类?衣饰、饮食、园林、医药、宗教、宗法礼制、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名胜民俗、珠宝古玩等等,世间万象,几无不包,他更像一位设计大师,建造了一座文华四射的玲珑宝塔!面对这样多才多艺的天才大师,我仰望之、神往之,匍匐崇拜,心心念念,念念不忘。冥冥之中祈求与大师心心相通,以特殊方式聊表敬意,也算与曹雪芹“来生缘”,画个一个长长的破折号---- 最早接触《红楼梦》是初二,那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至今我回忆那个年龄段,似乎只有一种场景:“穿行在雨后的一片新绿中,那是一种绿的发翠、苍翠欲滴、带有朦胧诗意的绿意,缥缈晨雾,清风中带有湿气的朦胧绿”。据说现在玩动漫的孩子称初二为“中二病”,我也一直没有问正确答案,估计是“二的不行”的意思吧。那时的自己每天身体似乎在生长发育,思想在游移不定。
知道曹雪芹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当时最想看的书是《红楼梦》。初二课程徒然增加,作为文科生的我面对怎么也搞不明白的物理、数学;更乐得在红楼中寻觅知音,沉溺其中,爱不释手。可一切都要在成绩前低头,于是耳朵竖着,一听见父母的脚步声,来不及藏书,快速扔到床下,晚上再心疼地把情人请出来,拂去她脸上的灰尘,擦去委屈眼泪,拥她入怀,品读她口齿噙香。那时的曹雪芹,看着这个一脑袋林妹妹、宝哥哥的小女孩傻傻的样子,一定暗自呵呵笑着,忍俊不住。
终于等到可以畅快的光明正大的读红楼了,各种版本的《红楼梦》、《红楼探秘》;有名的作家、无名的小辈,只要有红楼字样的,都会买来大快朵颐。岁月如梭,慢慢的小女孩为人妻,成人母,生活的柴米油盐姜醋茶,塞满了满满当当的人生,《红楼梦》躺在书架上无人问津,那时的曹雪芹,想来摇头叹息,口中念念有词:就知道变成“鱼眼睛”的妇人,就是那种“死珠子”!
今年恰逢曹雪芹诞辰305周年,暨马兰花书社《红楼梦》百人品鉴分享会一周年。作为马兰花书社11月份的主播,专设《红楼梦》主题分享月的提议一经提出,就得到陈霞社长大力支持;旋即发动群友们重温旷世奇书—《红楼梦》,掀起马兰花书社再读红楼的热潮。
11月1日,“红楼主题月”隆重开播! 每天早上八点半相约在五百人的马兰花大群中,伴随着缠绵悱恻的《红楼梦曲》,红楼梦中人逐一出场;赏红楼诗词,听名家己见,看百家争鸣、闻书友心语;同时邀请名家大咖坐镇红楼论坛,我自己也鼓足勇气在论坛两次开讲,群里很多书友参与感悟分享讨论,一时间似乎“不谈红楼梦,枉做墨兰人”。 精选美篇佳作是每晚必作的功课,集百家之长、纳群英荟萃,数遍增删分享文稿,哪怕挑灯夜明也乐在其中。让书友们“同赏红楼一梦,共读文化经典”,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再放异彩是真,与自己魂牵梦绕的曹雪芹进行心灵对话,更是不能说,不敢说的秘密。。。。。。 每天捧读红楼,随时写下心语, 不知不觉,竟写下八十多篇红楼小结。读红楼读到深处的感觉,就是和曹雪芹在精气神上复活交流,在与书中的人物神会。悦读其中,发现自己对细节更敏感,欣赏文学的口味更醇正了些;发现很多以前压根没有看懂,或者本以为自己看懂的地方,一遍遍读的时候才品出其中若干滋味,就像品茶,观其形、闻其香、尝其味、入其醇。 幼时初看这些人物的时候,不耐烦宝玉的低声下气没有男子气概,会为林黛玉的小性着急,不喜宝钗的藏奸世故,偏爱湘云的洒脱,不解探春对亲妈的冷酷无情。随着阅历的增加、年龄增长、人生经验的积累,有了持续的新感悟。才惊觉书中的这些人,这些事,根植于千百年不变的人性。理解了黛玉为何动不动就哭,贾政痛打宝玉竟然也觉用心良苦,知道贾母也有不甘,能感同身受王夫人的落寞孤寂,悲悯心和宽容度似乎增加了,究竟是自己长了年岁,还是这原本就是作者所表达的深意?
疫情至今八个月朝夕相伴朗读红楼,探究红楼梦中人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似乎宝玉、黛玉、宝钗一个个都复活了。痴迷于词曲中的忧伤凄切,赏识书中女子极为丰富细腻的感情,羡慕他们以诗来抒发内心的情意、愁闷、幽思,寄托自己理想的人生,更感叹红楼儿女诗才诗情中的人性美,人情美。每天都在和曹公对话,与曹雪芹神会复活交流中,能感受到对视的目光中,多了一份欣赏,一份尊重。能感受到如春天般别样的明媚。恍惚间飘飘然在大观园中,葬花折柳,碧碗敲冰,赏菊吃蟹,看雪联诗;与宝黛共读《西厢》,与香菱拜师学诗、与湘云大快朵颐,口齿噙香续诗联...
国庆期间有幸去北京曹雪芹故居游玩。在黄叶村沿着曹雪芹小道前行时,很多游人绕开小道,宁愿追随自然界的花花草草,也不愿意去和曹公对话。原本以为大假期间会排长队,结果故居的小院里人数不多,工作人员十人一组发着工作牌,懒洋洋的打不起精神。队伍里中年以上人居多,我一边排队一边默默地想:如果以后的年轻人都不再读《红楼梦》了,这究竟是他们的损失,还是曹公的遗憾?
沿着小院斑驳的落叶,看到曹公故园里的残槐,井台,茅棚,药圃、箭场、古墩……衡门僻巷、阶柳庭花、顽石、仙草……默默地凭吊着;正在暗自喟叹,猝不及防地就撞上他的眼眸,画像上的他脸上有惊魂之美, 那忧郁的神情,含着土地一样的重压;似万道寒光,泻着如海般的惆怅……
忧郁,桀骜,又夹杂一丝丝悲凉,目光一触,便悲情入心。我的心霎时狠狠撞击了一下,生疼,生疼。遥思曹雪芹落难至此,忧伤苦闷,度日如年。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以泪“哭成” “字字看来皆是血”的《红楼梦》。因贫困潦倒“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对他的最大的打击是幼子夭亡。那夜,那个风雪交加的寒夜,那天,是举国同庆的除夕,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夜,曹雪芹因贫病无医,泪尽而逝。 呜呼!世上只有一本《红楼梦》,人间再无曹雪芹! 十一月是怀旧的季节,散落一地的黄叶,每一片似乎都有故事。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笔下幽思,心中血泪;多少悲欢离合,梦里红楼!曹公一定希望我背起阅读经典的行囊,伴着书香再读《红楼梦》,读懂红楼,读懂自己,读懂他人,读懂世界。世事茫茫,不妨放一本《红楼梦》在行囊,黑暗里,它是萤萤的一束光,照亮前路,也点亮心间。 来生有缘兮,来生无缘兮?写不尽的诗意,无问西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