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99|回复: 1

【中国纪检监察报】多些慢火细熬 2020年11月12日

[复制链接]
tuixiuustcer 发表于 2020-11-12 13: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11月12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多些慢火细熬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秀雄、王兵在微分几何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证明了“哈密尔顿-田”和“偏零阶估计”这两个国际数学界2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据了解,国际顶级数学期刊《微分几何学杂志》发表了这一成果,论文篇幅超过120页,从写作到发表总共历时11年。菲尔兹奖获得者西蒙·唐纳森称赞说,这是“几何领域近年来的重大突破”。
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数学、物理、化学等均属于基础学科,尤其离不开这种慢火细熬的专注与勤奋。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他们的经历都印证着“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至理名言。经年累月与数字、符号打交道,无数个夜晚与实验室相伴,这背后都离不开一种“熬”的精神。另一方面,我国近年来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还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跟不上。这些都一再提醒我们,科学的道路绝不平坦,也没有什么捷径,要慢工细火耐心熬制,把冷板凳坐热。
十余年慢火细熬的功夫绝不寻常,熬制的过程虽然漫长艰辛,产出来的却一定是精品。各行各业的成功者,莫不知晓这一个“熬”字的精妙之处。金圣叹评《水浒传》道,“古人著书,每每若干年布想,若干年储材,又复若干年经营点窜,而后得脱于稿,裒然成为一书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描述了制作一把良弓的流程:冬天剖析弓干,春天治角,夏天铺筋,秋天合拢诸材,寒冬之时置弓臂于弓匣之内定型,待严冬极寒时修治外表,来春装上弓弦,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工艺程序繁复,且往往要耗费两至三年,一把良弓方能“熬”出。跳水界有种说法叫“十年磨一秒”,运动员为了入水那一秒姿态的完美,往往要花费十几年时间来反复练习转体、抱膝、反身等基础性动作,年复一年不断领悟改进,最终创造几秒钟的辉煌。
成书、制弓乃至跳水,道理与实际工作如此相似:熬的功夫下足了,工作的基础才能夯实,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相反,若是急功近利、刚架起锅来就想喝粥,则难以成事。比如,有的工作刚刚布置下去,就开始忙着造声势、摆摊子、搞台账,寄希望于短时间内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有的同志到基层做调研,准备不充分、预判不及时,走走转转、推门看看、指指点点,应付差事、敷衍了事、草草完事;还有的贪多求快,只图数量不重质量,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把做完等同于做好,把结果等同于成果;等等。
花架子终究啃不下硬骨头,表面文章更解决不了真问题。对待一项工作,搞上几个回合,把难点、堵点、弱点、盲点等研究透了,如春蚕吞噬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啃,如工笔画家一样一笔一画地勾勒,如雕塑家一样一刀一刀地镌刻。只有熬的功夫到了,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有板有眼、有表有里,这样熬出来的东西也才更入味。(刘奇山)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11月12日2版)



[img][/im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阳花 发表于 2020-11-15 20: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30 22:59 , Processed in 0.5329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