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亦凡 于 2015-4-25 14:25 编辑
周末逛书市,购得一本《书香余韵》,乃《书话文丛》系列丛书六本中的一本,其他五本都不曾找到。书的题目让我心中一动,翻开书,一股油墨清香扑面而来,真是名副其实的“书香”,至于“余韵”,那是需要在深夜静读时才能感觉到的。欣然购之,晚上挑灯夜读,一点心得,一说为快。 本书主要收集了出生于1913年到1919年间的27位著名作家关于书的上百篇文章,冯亦代、杨沫、梅志、南怀瑾、周汝昌、思果、林海音、秦牧等都有大量的作品,可谓是集纳百家。大家之作,技高笔简,高深平淡,浓情淡抹,或朴实,或古雅,或平叙,或清淳。大师们都坦陈自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个人翥高度评价书在其生活、学术生涯乃至生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读篇篇美文,犹如涓涓细水,轻轻地涤荡着读者的心灵,使人觉到仿佛在与大师对坐,慢语细声地娓娓道来;犹如春暖花开之际漫步百花丛中,周围弥漫着诱人的清香,自己也思维敏捷,能够跟上大师深入美境的脚步;犹如皓月当空的深夜,一人独伫于如水的月色之中,体会吟风啸月的飘逸,书就是当空的明月,大师之言就是缕缕清风,明我心迹,荡我静谧,启我心扉,令我执著。 静然聆听文学大师们的读书得益,倾心于大师们所描绘和亲身经历过的书香世界,只觉得书香飘动,遍体轻灵,心畅窍通,豁然间,感悟到书的至灵至纯至真,真正感觉到如果没有书,就失去了自我充实的来源,失去了成长的动力。掩卷沉思,书香犹在,但能影响我们生活的并不是这沁人心脾的书香,而在于用心体味这清雅书香之后所感悟出来的书之于人的真正意义,可以说是书韵,这或许就是编者给书命名《书香余韵》的真正缘由? 主编张岱年在序中所言,人生读书、写书都求贯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基本要旨,其实,何止是读书、写书?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若真能把书融为自己的一部分,生活、工作、学习都自然地离不开书,那么人类的文明进步就会更快。其实,当我们闹中取静、忙中偷闲读书之际,当我们为购书、读书而觉得付出很多的时候,书所回报我们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付出和我们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