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杨 于 2015-4-25 02:20 编辑
人言“瞌睡早晚是要从眼睛里过的”。2013年,我家小子不幸地沦为了高考学子。 早之前的高一时候,儿子的班主任老师鼓动他参加化学奥赛,一是因为这班主任老师本身就是教化学的,二是因为他们所在的高中有重视奥赛的传统(按以往的经验这是通往顶尖大学的捷径)。我心里对这个不是十分的赞同,因为看过很多对奥赛的负面评价,总觉得过早地精于某一行而忽略了全面发展是不值得的。儿他妈比较赞同,再有老师的鼓动,儿子不太情愿地参加了一学期的奥赛。期间的周末和假期都不能跟别的孩子一样的休息,我感觉到了儿子对此的反感。高一上期末,寒假了,老师宣布奥赛的孩子还要多学习十天半个月,儿子终于忍无可忍,在我的暗中支持下竟然决然地果断放弃了奥赛。虽然当时很坚决,但在高二期末时,看着跟他一同参加奥赛的同学已经取得名校保送资格,可以不参加高考了,儿他妈数落我当初没有支持、数落儿子没有坚持,儿子也流露出稀许的遗憾表情。此乃后话。 高一的时候,我特喜欢参加家长会,每次家长会都以“正家长”的身份拒绝了夫人前往的要求。原因嘛当然是儿子表现良好,当爹的有面子噻。 不过到了高二的时候,又面临一次选择。原因是:当年儿子初中毕业之际,本市两所“国重高中”之一高中学校来选招“实验校区”学生,不明觉里间鼓动儿子去报了名考了试,竟然在有上万名参考学生中以前百名的成绩在正式中考招生录取之前就被录取了,并且是分钱高价学费都不缴的“A+级”。后来的中考录取结果是同一“国重高中”的本部,我儿子却因为阴差阳错录取到了它的“实验校区”。高一期间,本部与实验校区在一起上课,并无多大区别。高二开始,实验校区的新校区落成,要到迁到数十公里以外的新区了。究竟是实验校区好还是本部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没有答案的疑问,众说纷纭,儿子也无所适从。于是决定去新校区考察一下,其时,新校区竟然还是一个未完全完工的工地,儿子说“操场上打球的话恐怕要跑到山脚下去捡球”——这个原因就已经足够——坚决转回本部吧!此许的周折,转回本部的事情终于OK。按儿子的中考成绩和高一成绩是应该能够进入最好的“英才班”的,但因为英才班的班主任怕得罪实验校区的同事不敢接收,不得已只进入了稍次一点的“过渡英才班”,以为“过渡”还有可能过渡到真正的英才班,结果从他们这届才没了这个政策,过渡班直到毕业都永远只是过渡班。 后来才知道的,儿子高一时的实验校区的前十多名同学几乎都转回本部了,有不少还进入了英才班,还有一些高二毕业时候就取得了保送资格。不知别的家长走的什么门道,在这个拼爹的年代,我本事不济,没能让儿子转入本部的英才班,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本部的学生规模数倍于实验校区,开始还担心在实验校区排名靠前的儿子到了英雄汇聚的本部可能会落下不少,但几次考试下来,儿子在本部也表现出色。在高二毕业时候,又到一年招生季,本部英才班的班主任来我们所在的县城招生,偶遇了,当面对我叹息,后悔当年没同意把我儿子招到他的班上去,因为当时我儿子的成绩已经超过了他班上的大多数同学。不过也有插曲,高二下学期的上半段,不知受何干扰,儿子成绩明显下降,幅度还很大,幸而班主任及时通知了我们,也没怎么做思想工作,稍稍鼓动了一下,又恢复了正常。 转眼就到了高三。在过渡班里却有“敢排名超过英才班的大多数”的学生,儿子也被他的班主任视为骄傲,数次致电于我,要求“家校携手共创奇迹”。受到鼓舞的孩子他娘和我,放弃了“考个中等偏上的大学就行了”的错误想法,不惜“血本”数千大洋在学校附近租了间两居室的出租房,然后动员了儿子他爷爷奶奶专门煮饭陪读。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儿子的肠胃不好,学校的饭菜是没法支撑他高三的需要的。高三的儿子显然还稚嫩,让他独自一人去战斗迎战高考显得有点残酷无情。 12年6月,上届高三毕业的时节,恰逢本同志休假,于是赶赴刚刚租过手不久的“高考陪读房”,替换辛苦陪读的儿子他爷爷。看着别的孩子高考后的样子,想着这届毕业了儿子马上就进入高三了,我在12年6月9日那天果断地把我的QQ签名改成了“家有高三学生,无事勿扰”。所以准确地说,我们的陪考是整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从儿子生下来那天起我们就做着将来某天送他上大学的准备,这也是我这个《陪考记》要罗罗嗦嗦的从很早很早之前记起的原因。 高三上学期的期末家长会,老师已经在讲很多关于高考的注意事项了,有偿服务的“志愿专家”也在发广告拉人加入“2013高考家长QQ群”,我也进了某个群,并且迅速成为群里的“活跃份子”和“编外专家”。原因嘛,自然是这一年我们生活的重要主题除了“高考”还是“高考”。高三是个坎,谁都不例外,高三是关键,谁都这么说。虽然心里明白“人的一生并非只有高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高考并不是唯一出路”之类的道理,但真的叫人不重视高考还真是做不到的事情。进入13年过后,收集与高考、大学、专业、志愿方面的信息资料成了我除了吃饭、睡觉、工作之外做得最多的事情。 诊断考试过后,经多方分析,儿子正常发挥的话离顶级名校尚有“二十来分”的差距。——不是吹牛,我的分析超准,儿子最终的高考成绩离清的线差20分、离北的线差30分。于是希望于“自主招生”这根通往顶级名校的稻草,鼓动儿子去报了名。儿子也乐意,报名、资格审查也顺利过关,不过学校似乎不是十分的鼓励,怕因为备考“自主”而影响正常高考吧。13年3月,我们两口子租专车陪儿子去省城参加“北约”自招考试。在“高考家长群”里说了这事,考爸考妈们无不批评我们两口子整得太隆重、给儿子太大压力了。不过,我们没有这样的感觉,儿子的心态也比较正常,就当作是高考前的一次练习吧,试一下运气而已。报了“自招”过后的那个寒假,高三的学生很晚才放假,春节没过完就又收假,“自招资料”一半还是新的,效果可想而知。不过好在本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所受的打击还不是很大,跟没参加“自招”的相比,多了一个类似等待分数的过程。 转眼就临近13年6月。我们两口子提前安排了假期,夫人的假期比我灵活,这次她争赢了我,提前20多天去当“全陪”。我也不甘落后,提前透支了10天假期。早餐、中餐、晚餐、加餐,能够做的事情其实只有这些。一会谣言说“考试时候不能穿带叉的衣服要穿勾的”,于是满大街寻找,还真的找着了那啥啥“安踏牌”的,也不是迷信,是因为确实其他帮不上忙就找个心理安慰吧。考前一天学校放假,察看考试座位号后,儿子洗了澡,换上带勾勾的“考试专用服”,我们两口子陪着散步,行经一棵大树下,树上熟透了的一颗果实不偏不倚砸儿子的肩上……夫人急了,为什么当时没把带勾勾的衣服多买一件作为备份呢?我却安慰道:高高的大树上掉下一颗成熟的果实砸中咱家儿子,预意“高中”噻。 7日早晨,设定为振动模式的闹钟准时响起,静悄悄地起床准备早餐,稀饭、馒头、汤元、牛奶、饺子,每样都备了一点,因为实在是不知道哪样才合他的胃口。他吃了几口,然后望着我,咽不下去的样子,感觉好象对不起我,我赶紧说:没事,正常的,一顿饭不吃也没事,吃点巧克力,喝点牛奶,完全应付得下来。我清楚的知道,表面镇定自若的儿子内心其实也是特紧张的。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任何努力都不可能化解,能够做的,只是“理解万岁”!任何情况都能够做到临危不惧的那是圣人,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儿子不是圣人。考试开头是紧张,后来又太放松了,最后一天下午考英语他居然差点迟到,班主任电话都打给我了,不过班主任的电话挂掉之前他就已经看到儿子的身影了,有惊无险。 8日,正式的考试结束。陪考终结。儿子有言在先,晚餐不必备了,班级有活动。数百天绑紧的神经确实应该放松放松了。只交待一句“不喝得太醉、不打架惹事,再晚回家我们都等你。” 那晚好象有雨,夜十二时,妻要打电话、要送雨伞,被我坚守地、无情地阻止了。随即,门外响起了儿子的脚步声,然后我们两口子继续装睡…… 写到这里,似乎就该结束了。但似乎也还有些话还想继续说。一时理也不清头绪,反正儿子后来就到科大来了,我的《陪考记》就到此结束吧。
uuu8uuu8uuu8乐8uuu8u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