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8|回复: 1

[转帖] 为什么出现研究生招生黑名单?

[复制链接]
秋枫 发表于 2012-5-12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出现研究生招生黑名单?
http://www.netbig.com  2012年05月10日 09:16深圳商报
核心提示:现有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要作根本性改革,要把为就业的实用型研究生和为学问的学术型研究生区别开来,大力发展前者,而更大力地压缩后者
徐晋如 (深圳)


深圳商报报道 近日一则微博引起热议。内容是说上海社科院某领导说他们把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河北大学列入研究生招生黑名单,因为这几个学校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除了会考试,什么书也没读过。鄙人在读本科时,即多次听老师们吐槽,说曲阜师范大学(主页)等校的学生来北大投考研究生,普遍名列前茅,结果把本校非常有学术天赋的学生都挤掉,这些考研英雄们入学后却因基础太差,常令导师抓狂。故北大有谚云:“北大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研究生”,又有“北大三害”之说,即楼长、校卫队、研究生。工作后与学界同仁交流,大家都对这些把应试教育延续到考研阶段的毕业生莫可奈何。我曾云,倘是我有出题的自由,我就出这样的题目:请列举你认为古代文学领域值得研究的五个问题,并简要论述它们何以值得研究。这一道题就是古代文学专业卷的全部,保证能把只会考研却不曾读书没有思考的应试天才拒之门外。尽管学界对于考研阶段的应试天才的厌恶可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也理解上海社科院的做法实是无奈而理性的选择,我却并不认可这种做法。我以为,当前这种考研应试教育的苦果,是由严重滞后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所造成,如果上海社科院该领导或者其他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术机构的领导,能向教育部痛陈制度之弊,倒逼政策改变,这才是真正长久之道。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重新恢复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是为培养学术人才而设计的。八十年代初定了硕士为三年,其实是要把研究生当博士生培养。今天作为学界中坚力量的五零后学者,很多都是八十年代初的硕士生。但是,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这种制度也愈来愈显现出其弊端。一方面,社会需要比本科毕业生更专门的人才,这使得研究生扩招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扩招进来的研究生仍按学术型培养,毕业出去后却与社会需求完全脱节,造成极大的浪费。这种浪费,既是学术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是学生青春的浪费。学问本是二三素心人荒江野屋之事业,社会上根本不需要有太多人从事学术,而大多数读研的学生,他们的初心也并不是要从事学术,这样就造成一个奇特的现象:一面是考研热持续升温,一面是绝大多数学生觉得研究生教育对自己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相当有限。而在教师层面,又觉得这些本无心向学的研究生素质一蟹不如一蟹。这种现象的形成,只能归咎于制度缺失。

我认为,现有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要作根本性改革,要把为就业的实用型研究生和为学问的学术型研究生区别开来,大力发展前者,而更大力地压缩后者。实用型研究生要向欧美学习,它是一种毕业后教育,是学生在经过本科四年的通识学习后,在某一方面深入专门学习的阶段,最多两年,甚至一年即可获相关证书,进入社会。而学术型研究生就是为培养学者服务,它是拿到博士学位的必由之路,一种是拿到博士学位,送你一个硕士学位,一种是完成硕士阶段学习,却发现自己不是学术这块料,就申请参加硕士论文答辩,拿个硕士完事。一定要让学术资源用得其所。做学问是世间最苦的职业之一,如果没有对于学问发自内心的热爱,很难有真正的成就,所以学术型研究生就要设计得让功利之徒不感兴趣,而能让真正有志于此的学人脱颖而出。现在的情况却是,研究生扩招后不该从事学问的功利之徒蜂涌而至,学术资源被无限摊薄,为迎合这些本无学术志趣的功利之徒,学术标准也在不断降低。而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又顺利进入博士阶段,毕业后走上学术岗位,做出的学问极其平庸,拉低了整个国家的学术水准。

研究生招生制度与八十年代相比,也有极大的退步。这种退步就表现在,招录过程愈来愈标准化,导师对招录过程愈来愈无从置喙。八十年代的研究生招生,主要看专业能力,政治只是在面试时提问,外语不妨通融,连学历问题都可以行权,所以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能成为今日学界之中坚。如王钟陵教授当年投考唐圭璋的研究生,只是初中学历,照样录取,曹旭教授本科毕业,直接读博士。可是到九十年代,这种气象每况愈下。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感慨:我想招的学生招不进来!不想招的学生一考就进。要考外语喽,要考马列喽!又过去十几二十年,退步更加严重:很多高校招研,是按一级学科出卷。这就意味着,你无论是考哪个专业,你考的都是同一份试卷。比如汉语言文学是一级学科,下面分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史、外国文学等无数专业,无论你想考哪一个专业,你的试卷都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平庸的会考试的学生喜跃龙门,而在某一个专业上有天赋和热情的学生却被无情黜落。

我认为,实用型研究生不妨全国统考,但学术型研究生只能采用自主招生的方式。学术型研究生就不应该考试,而应采用申请加考察的方式。要把自主招生权下放到导师,而不是下放到学校。具体言之,凡有志学术的青年,向自己心仪的导师提交自己的论文、著作,并与导师面谈,由导师决定是否招收。要知一个人水平怎样,只须谈上半小时,就完全清楚了。导师有自主权,才能招上合格的学术人才,只有这样,中国的学术才会有希望。要相信绝大多数的学者还是有良知的,都愿意招收有学术天赋的学生而不是有关系的学生。更何况,学者的所有利益,其实都是建立在学术公信力的基础之上,很少有学者敢拿自己的学术公信力开玩笑。再不行,还有论文答辩,如果学生实在不行,可以不发给研究生学位。不让导师有选择的权力,我们究竟害怕什么呢?

目前国内很多985、211高校,不满于考研上线者素质之低下,于是大力增加保送本校毕业生上研的比例,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也很难说得上公平。尤其是很多不学无术的学干更容易被推研,这令保送制从一开始就蒙上一层阴影。某年北大保研,校团委要向中文系推荐二十三名研究生,面试时钱理群教授气得拂袖而去,后来被中文系的老师们顶住压力,顶掉了大部分。如果学术型研究生统一改为申请考察制,导师拥有自主权,行政权力不再插手,坚持数年,中国学术必有一番新气象。
李医生 发表于 2012-5-13 17: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太太吃柿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8 08:37 , Processed in 0.1545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