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4年会
楼主: 风铃草

有家大学叫“科大”

  [复制链接]
飘雪无边 发表于 2010-8-4 08: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采!好文风!好文章!
902896 发表于 2010-8-4 09: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宗的酸菜啊,敬仰!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0-8-3 20:17
lao90286 发表于 2010-8-4 09: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将斜阳无语与酸枣两位的文集合并,便于俺们学习思考~~~~

两所搬迁的大学
王淦生
      常言道:人挪活,树挪死。大学似乎更像一棵大树,非到万不得已,很少有人会想到要将她挪挪位置。你想啊,那庞大的师生群体,那繁多的教学设备,那短期内难以置齐的实验室图书馆教学楼师生宿舍……又岂是说动就能动的!但是时势所迫,搬不搬迁有时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譬如为了躲避外族的入侵,为了某种“战备”的需要,政府一声令下,这学校就得收拾家当上路。一般来说,搬迁之后,学校总得有个适应期、恢复期,有些学校甚至因水土不服就此一蹶不振;但也有些学校搬迁之后却很快进入状态,焕发起第二春,跃上了事业的巅峰。这后者中的代表当推抗战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南迁昆明后联合组建的西南联大以及建国后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北京搬迁至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38至1946年间因躲避战火而迁徙、组建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真正称得上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即便在今天这样一个和平建设的年代,在今天这样一个教科研经费数以亿计的“经济优裕”的时代,在今天这样一个教授数量、博士产量已达世界第一的“学者规模化”的年代,大概也没有哪所大学敢夸口说我的办学质量超过(甚至达到)了当年的西南联大。或许有人会说,西南联大汇聚了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的精英,方取得那样辉煌成果;那我要说,你就是将时下国内的知名高校都整合在一起又能拿得出多少敢与当年的西南联大比肩的成就?你又培养出了多少具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知识分子? 西南联大的成就,在于它拥有众多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大家。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对生活、对教育、对学问的炽爱与执着以及他们的无心机、少俗虑的气质,实在是今天的大学里所稀缺的。诸如闻一多、费孝通、黄钰生、钱穆、金岳霖、刘文典、沈从文、雷海宗、傅斯年、钱钟书……哪一位不是风骨铮铮博大精深、人格学养皆称典范的大师?在他们的教育与濡染下,才有了杨振宁、李政道、汪曾祺、殷海光这样的“高足”的诞生。西南联大的成就,更在于其“教授治校”的办学理念。教授成为学校的主角,这在今天“衙门化”倾向已越来越明显、部级厅级处级等级森严的高校中大概已成为一种空谷足音了吧?而激活不起教授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这大学的教科研又如何能有大的起色? 另一所搬迁后雄风不减的大学便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创办于1958年,新建伊始便与清华北大并列成为走在中国高校教科研前列的三驾马车。曾有人专门研究过中国科大1970年搬迁合肥的原因,最终只能以“战备需要”聊以作答。科大初建,本以研究“两弹一星”为宗旨,当年“全民备战”,这样一所与高科技相关的学校不能留在目标过大的京城而要遣散至偏僻之地,想来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或许是天意,因为科学研究需要的恰恰不是繁华与喧嚣,合肥这样一个闭塞、清净、幽雅的小城或许正是适合于学习、科研的一方圣地。由京城而合肥是大迁移,也是人员的大筛选,留下的都是不图虚名、不贪繁华、不耽享受的科学志士。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科大成为中国高校中公认学风最好的学校之一。高校间流行的一则有关几所顶尖大学学风的“谚语”,其中描述科大的一句——“不要命的来科大”——便足以说明这一点。投身科大,非为名利,实为科学。科大校友中,政界巨擘不多,商海大腕不多,但在国内高校同期毕业生中,科大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人数却是最多。这一点便是最有力的明证。科大地处不起眼的合肥,没有特别热门的专业,但她的生源质量却一直紧随清华、北大之后,位居第三,这缘自于广大学子献身科技的热忱,更归功于科大在科教界强大的影响力。难怪美国一位教育专家盛赞:“中国最有希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便是中国科大。”这位“旁观者”看问题想必比我们更清楚。 搬迁之后,大学的精神和文化遗产依然传承;搬迁之后,教科研人员更为精粹;搬迁之后,教授学子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教学学习科研环境……这可能正是这两所搬迁学校取得不凡成就的原因。看来,大学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她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物质条件,而要看她拥有多少具有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的大师,有什么样的管理体制,有怎样一种办学理念。
燕子 发表于 2010-8-4 14: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子 发表于 2010-8-4 14: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酸枣作家尽快出版发行,我们就用它来宣传科大了!
忘忧草 发表于 2010-8-4 16: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不起
忘忧草 发表于 2010-8-4 16: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延军,笔名:酸枣,河北作协会员,邯郸市作协常务理事,散文艺委会副主任,邯郸市散文学会副主席,赵文化专家库在库学者,地方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百家讲坛》专栏作家,《赵文化》特邀编辑,获西柏坡散文节一等 ...
风铃草 发表于 2010-8-3 19:05
原来如此啊
lao90286 发表于 2010-8-4 16: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作协会员疑是中国作协的笔误~~~~
阮耀钟 发表于 2010-8-4 22: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看来作者化了不少功夫,有点连我这个老科大都是第一次听说。愿我们科大人默默地苦干吧!
lao90286 发表于 2010-8-4 22: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看来作者化了不少功夫,有点连我这个老科大都是第一次听说。愿我们科大人默默地苦干吧!
阮耀钟 发表于 2010-8-4 22:42
那就请教授给这个集子作个序吧~~~~ 提个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3 17:19 , Processed in 0.1700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