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kg 于 2010-2-12 19:29 编辑
有感于中科大自主招生取消面试
王淦生
中国科技大学似乎一直便是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形象屹立于中国高校之林的。记得当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中,中科大的“原生态迎评”曾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多少热议。而在几天之前,当参加各大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高三学子们忙不迭地挤火车、打“飞的”南下北上赶着场子参加天南海北各大名校的面试时,科大唯一一家对钟情于她的考生们宣布:取消面试,单以五校联考和科大特色考试的笔试成绩确定对考生的优惠等次。
要说这面试乃是近年来颇为时兴的一种考试方式(或称“辅助考试方式”)。其长处便是可以现场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对社会关注程度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对于全方位了解学生很有帮助。但任何一种好的手段到了教育生态恶劣、应试教育肆行的中国教育界也会完全变味,由“桔”而“枳”——先是听说沪上出现了许多专为对付名校自主招生面试而开设的“面试培训班”。这类培训班所收费用高得吓人,当然培训内容也毫不含糊:从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述,到各门学科的指点;从语言表达技巧的指导,到考生身段功法眼神站姿乃至肢体语言的训练……估计央视节目主持人的专业功课也不过如此。不少考生在自主招生笔试结束之后便立马放弃正常功课的学习,毫不吝惜人力物力开赴各种面试辅导班,宵衣旰食临阵磨枪。再说那些一流高校,面试题目的出题者往往都是些名教授,其智商又哪里是那些民间猜题押题者可比的?瞧瞧网上公布的那些面试题:“‘我是一个克隆人,我有血和骨,把我的Y基因换成X基因,我的小克隆人长大后就成了异性。’怎么看这首诗。”“如果你是联合国秘书长,如何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诸如此类的面试题,你事先会猜到吗?
岂止是猜不到而已,猜到了恐怕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答案。真正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及其智商不凡的幕僚们也为之挠头的问题你指望我们十七八岁的高中生会拿出一个什么上佳方案?不能不说大学的面试题较过去有了进步,开始接触社会问题了,但可惜的是,不是大而无当就是具体而微,而真正的社会热点(诸如钓鱼执法、涉黑事件、野蛮拆迁、开胸验肺这类2009年公众极为关注的事件)却无一所学校涉及,我估计绝非为了防猜题。
说来可笑,我的一个学生在正值春运交通极其拥挤的情况下千里迢迢耗资数千由父母陪伴赶赴京城就回答了一个问题:“蔬菜价格上涨超过肉类,你怎么看这个现象?”(而我所在的这个被农村层层包围的小城里,是什么时候也没有出现过这类现象的)你是不是觉得有些滑稽?这样的面试到底能考察出学生什么?是否有些劳民伤财且给交通部门添乱?
所以中国科大毅然取消面试让考生过个安逸年,真的是值得大书一笔。既然那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无助于考量学生素质,既然面试行为已成为增加学生(尤其是那些优秀学生)学业负担的不小的隐患,既然赶在春运期间让成千上万的学子长途出行会无端增加学生家庭和交通部门的负担……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就不能取缔它或是择期而行?难道中学举荐、学生自述、大学筛选加上高难度的笔试还不能让大学招生部门对考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从我身边一些参加过名校自主招生的学生的得失情况分析,那些性格外向而健谈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得到面试老师的青睐,而性格内向言辞拙讷的学生常常会在面试中吃亏。事实上我们的高校并非都要将学生培养成辩论手、外交家和新闻发言人,更多的学生将来都要从事事务性工作,以口头表达能力定成败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难道因为着重培养科技人才这一使命才使得中国科大乐于接受那些“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学子?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绝不是将考试变得更加繁琐,简约并不等于简单。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中的清华、科大等五校联考为考生简化报名手续、减少考试场次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将来在面试中,是否也可以来个多校联合面试以便各取所需?或是干脆取消面试,以各校的特色测试取而代之。就是那些欧美名校,录取中国学生时又有多少靠的是面试?
(东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小胖]
来自: http://news.nen.com.cn/jinhushiping/16/3439016.shtml# |